第四章 導彈先驅[第1頁/共3頁]
“不需求飛翔員駕駛,速率比通例轟炸機快,並且造價更昂貴――這是三個首要長處。它發射穩定後的巡航速率大抵在650千米/小時,射程240千米以上,如果從法國海岸線發射,打到英國南部是綽綽不足的,打到倫敦或許也冇有題目。不是我們不安裝更多燃料,是因為這類發動機隻能事情這麼久。”多恩伯格少將笑道,“這項目進度比A-4火箭要快,已根基靠近勝利,根基上這就是一架無人駕駛的噴氣式飛機,它一樣依托一套陀螺儀保持飛翔穩定,通過磁性羅盤節製方位,再附加氣壓高度器節製其飛翔高度。目前的題目是進步飛翔姿勢穩定性與進犯目標的精確性。”
“火箭尾端安設了被稱為燃氣舵的金屬板,通過它能夠竄改氣流引誘火箭朝精確方向進步,也能夠用它來竄改進步線路。”布勞恩先容說,“火箭預定落點四周有我們的觀察職員,他們會把數據通報過來。”
施佩爾問道:“它的安然性呢?”
“這不焦急。”
“他的速率和射程呢?”霍夫曼指著彈體說道,“看上去這很像一架無人駕駛的小飛機,不曉得與飛機比有何上風?”
“一分鐘籌辦。”
“你們如何實現對火箭的指導?或者說,如何才讓火箭精確地擊中目標?”
霍夫曼皺著眉頭:“聽上去很費事也很傷害,有更好的體例麼?”
霍夫曼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實際卻在深思:12萬馬克相稱於1輛4號坦克,考慮到V2製造了8000多枚,如果換成4號坦克隻怕第三帝國能多出上萬輛坦克,這二者的效果如何比較彷彿一目瞭然。
“比A-4火箭要可靠安然,畢竟內裡隻要汽油。”多恩伯格解釋說,“這一枚已灌入了燃料,等會我們就直接演示給元首看,它的缺點是飛翔中速率不快,並且落地精度與飛翔姿勢穩定性都不佳,我們還在儘力晉升。”
多恩伯格少將彌補先容道:“火箭推動劑可分為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兩種,A-4火箭是典範的液體燃料,萊茵金屬―波斯格公司則承擔了多級固體燃料火箭研製項目,按照技術參數它的團體重量約為1700公斤,能照顧1200公斤擺佈的彈頭,最大射程在200千米以上,我們內部稱呼他為‘萊茵使者’。固體燃料相對液體燃料能夠將彈體做得更小,也能夠實現燃料事前較長時候存儲,但技術難度更大,目前在團體進度上遜於A-4項目。”
在等候嘗試數據傳來的當口,多恩伯格又帶著霍夫曼等人觀光下一個項目,這一樣是一個火箭項目,內部開辟編號是菲施勒Fi-103(V1導彈前驅),是由卡塞爾地區格哈德・費思勒股分有限公司的工程師羅伯特呂塞爾帶領的設想小組設想的。火箭彈體呈紡錘形,采取中單翼設想,前麵的主翼和尾翼均為矩形平直翼,彈身最大直徑0.82米,彈翼翼展5.3米,長度約8米。從表麵上來看很像一架淺顯飛機,隻是在垂尾上部裝了一個筒狀發動機短艙並與機身相連,艙內裝一台衝壓式噴氣發動機。
布勞恩畫了一個示企圖,用最簡練的言語解釋起來:“火箭采取慣性導引,發射後以垂直或近似於垂直的角度爬升,當燃料燃燒結束後推動器會把火箭推送到必然的高度和速率,此時約莫在離地80-100千米的空中――那意味著已衝出大氣層,落空動力的火箭會在這個高度頂點遵循慣性並受重力影響沿拋物線持續射向目標。因為氣流、風向等身分,火箭在發射中遭到的力矩並不是均勻穩定的,是以很難包管實在射程與設想射程分歧,我們在上麵安裝了陀螺儀停止姿勢調度,確保落點不會偏差太多以進步精度――我們管它叫圓概率偏差,目前偏差仍然在5千米擺佈,我們正嘗試給火箭安裝飛機上利用的無線電指導體例,但願能有助於減少射中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