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尼米茨的反擊(13)[第1頁/共3頁]
恰好美國人要彆出機杼搞戰役群,一個1943型裝甲師構成3個戰役群,每個戰役群包含1個裝甲營、1個步虎帳和1個炮虎帳,全師組建3個戰役群,稱A戰役群、B戰役群、R戰役群(後備),大要上看這個戰役群彷彿很給力,有坦克有步兵另有炮兵,伶仃對上任何一個德國團都有一戰之力,題目德軍作戰序列中團不是戰役單位,師纔是標準的戰役履行單位。任何一個德國裝甲師撞上一個美軍團級戰役群都是毫無牽掛的碾壓,兩個也是,可如果三個戰役群齊上,還單列後備戰役群乾甚麼?
遲疑滿誌的巴頓離港後給尼米茨拍去了電報,除了感激他為本身“仗義執言”外,拋出了令尼米茨猝不及防的題目:為甚麼我們要去打聖保羅?莫非不該該打維多利亞把德軍攔腰砍斷麼?
第7裝甲師主力扼守裡約熱內盧及周邊地區,確保本方基地和大本營安然;
水兵第6陸戰旅(馬島旅)持續駐守布宜諾斯艾利斯,為全部集群後衛。
“我用心這麼安排的。”紹肯笑道,“我軍兵力有限,必須集合在刀刃上,你細心看看輿圖,聖保羅有甚麼特性?”
當天深夜,巴頓和羅斯福帶領登船結束的戰役群分開薩爾瓦多向南部開進。
波爾等人再細心揣摩輿圖,終究明白了紹肯的企圖:聖保羅是被群山環繞的都會,三麵丘陵一麵海,固然與美洲共和國在陸地上交界,但門路通行前提很差,順著東北走向兩道丘陵之間有一片條狀盆地,一端連著聖保羅市,一端連著裡約,越往聖保羅州,這個盆地越寬,越往裡約州,盆地越窄。
固然美國事天下首屈一指的裝甲力量製造大國,但美國人很有自知之明,曉得本身毫不是天下第一裝甲強國,在編組裝甲師時是向德國取的經,但又加了美國奇特的改進――這一改進就把本來的長處給改壞了。
這個突擊群的體例如果讓紹肯來看,必然會驚呼起來:一個裝甲團、一個炮兵團加兩個步兵團(美帝步兵團多數是配裝甲車的,靠近於德國裝甲擲彈團)再搭配其他專業營――這不就是活脫脫的德國裝甲師1944型體例?
美軍最早編成裝甲師稱為1942型裝甲師,以巴頓地點的第二裝甲師為典範,下設裝甲旅和步兵團,前者具有9個坦克營(6000餘人),後者具有3個裝甲步虎帳(2000餘人),如果套用德國標準就會發明美國的裝甲旅比2個德國裝甲團還大,而其步兵團氣力又比德國裝甲擲彈兵團弱,即是在一個裝甲師裡硬塞出來2個坦克團卻隻要一個不滿員的步兵團,體例看著威風,實則癡肥非常――在廣袤疆場上冇有步兵共同的裝甲團活脫脫是靶子。
508重裝甲營共同一個裝甲擲彈兵團扼守扼守維多利亞四周地區,作為第二道防地;
巴西最大的都會聖保羅市及其港口桑托斯,紹肯隻安排了第7裝甲擲彈兵團和第42反坦克營(屬第7裝甲師),不過將2個巴西師都安排在這裡,裡約還另有一個巴西師。
跟著黨衛軍編組的1944型軍隊在蘇德疆場上露臉,部分美國將領感到了深切的危急:先不說德軍1944型軍隊中設備的有點,單單這個氣力,已完整碾壓美國裝甲師。更首要的是,巴頓以為美國裝甲師中步兵太少,如許的軍隊如果在打擊戰役中利用,冇有配套步兵跟進難以擴大疆場範圍;如果在防備戰役中投入,則因為貧乏步兵而導致疆場寬度不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