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轉向(3)[第1頁/共2頁]
羅斯福口口聲聲承諾丘吉爾每月供應100萬噸成品油,究竟上幾近從未實現過,不管是運送120萬噸抑或150萬噸,最後英國人收到的時候總要打些扣頭,或者是7折或者是6折,羅斯福總統很想再加點數量,比如每個月供應200萬噸,可水兵方麵奉告他這辦不到,因為運輸成品的T2\T3油輪製作速率遠冇有自在輪(勝利輪)快,就連水兵一向等候的用油輪改建的大型護航航母都被迫打消了――桑加蒙級就此成為絕唱。
羅斯福假裝冇聞聲金大將口中的抱怨,隻問道:“時候能不能快一點呢?阿根廷的環境對南美各國打擊很嚴峻,列都城在等著我們的敏捷反應,光國務院表態冇用,那是嘴炮,要拿出真槍實彈來……”
“亞速爾離美國港口不到2000海裡,那些菜鳥隻要穩定來,穩穩鐺鐺開到亞速爾四周並放飛艦載機就不成題目。”金大將無法地說道,“去8000海裡外的馬島作戰,就不是這麼簡樸,必須好好強化練習。在我的打算裡,這三路兵力籌辦一起脫手。委內瑞拉這一起先擺平法屬圭亞那,巴西這一起威懾巴、阿邊疆並供應陸航援助,然後是水兵奪島。屆時內有政客反攻,邊疆有陸軍威脅,海島被水兵占據,庇隆政權纔會垮台。”(未完待續。)
聽到金大將的諷刺,赫爾的臉頓時拉了下來,不過後者千萬冇想到,馬歇爾對他的定見也很大,以為讓一個國務卿指手畫腳打這裡不打那邊完整撈過界了,莫非需求軍方出麵奉告交際體係如何做麼?那反麵日本一樣了?
不過,金大將此主要抱怨的明顯不是噸位和物質,這不該是他操心的事,他憂愁的是職員。自在輪均勻製作週期40天一艘,最快時5天出一艘,現在有了英國造船工人幫手,速率還能加快。可不管是5天還是40天,合格的海員卻冇體例變出來。遵循美國的傳統,普通一名合格的遠洋海員需求2-3年專科黌舍的培養,然後上船實際幾個月纔算是大功勝利。現在倒好,倉促忙忙在陸地上速成6個月,然後塞進船履行任務,隻要能活著來回一趟,當即便能夠吹牛說本身是“老海員”了。
馬歇爾感覺奇特,遊移地問道:“我記得特納將軍表示,10月份湊齊45艘護航航母完整能夠。”
當然,作為天下土豪和產業霸主,美國還是有潛力可挖,跟著英國船廠工人大量到達,估計1944年整年製作量可晉升到200萬噸/月,整年2400萬噸以上――汗青上的二戰頂峰隻是1900萬噸/年。
這是個令人非常驚駭的數字,因為珍珠港戰役前全美水兵(包含陸戰隊)還不到25萬,即是軸心各國用兩年時候就把美國水兵給完整“洗”了一遍,現在護航兵艦都開端啟用一戰的老軍官擔負船長,在特納的打算裡,霸王行動很多護航航母將直接從商船集結諳練海員彌補。題目是商船喪失一樣不小,大西洋潛艇戰中,每月喪失噸位都超越100萬噸,最岑嶺時,軸心出動艦隊和潛艇結合封閉,一個月一口氣乾掉165萬噸。全部1943年1-8月,英美在大西洋方向喪失的商船噸位就達到940萬噸。
多諾萬不敢辯駁,隻把頭低了下去。
“已夠快了,我乃至思疑聖誕節都不必然能策動反攻,現在環境很清楚了,這批馬島敵軍就是7月下旬通過蘇伊士運河的這一批,仇敵從籌劃到實施起碼顛末端幾個月運營,從過厥後看,他們不但早就和庇隆接上來頭,還相互間共同得天衣無縫。”金大將不忘敲打多諾萬一番,“可惜我們有些人沾沾自喜,總以為統統都在把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