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鐵十字 - 第一百零九章 曙光(18)
翻页 夜间

第一百零九章 曙光(18)[第1頁/共3頁]

在對數量要求降落的同時,對機能要求的晉升卻與日俱增,IS-1遠非赤軍抱負中完美的重型坦克――這個稱呼是留給IS-2的,後者以戔戔40多噸的重量設備了122mm/43倍徑的火炮,正麵裝甲最厚處超越120mm且帶有傾角,按照設想師的說法,不管防備還是火力,都超越德軍虎式坦克,伏羅希洛夫已向斯大林包管在1944年1月份開端對IS-2量產,數量不低於目前IS-1的產量程度――每月120輛,併力圖在1944年秋進步到200輛/月。

為加強朱可夫計劃的可行性,斯大林下了大本錢,一口氣給朱可夫撥付了6個全新組建的近衛坦克旅。此中,2個坦克旅全數設備赤軍方纔出產出來的IS-1重型坦克,每個旅具有58輛,這款一向以來被寄予厚望、但願能與虎式坦克相對抗的新坦克經曆了KV-13、KV-85和IS-85平分歧階段的測試和研製,終究在9月份成熟並開端量產,首批全用於設備新的近衛坦克旅。

如果霍夫曼曉得的話,就會感慨汗青過程是多麼類似,斯大林現在的挑選就是汗青上德國的挑選。不過斯大林不消保持一支龐大的潛艇軍隊,再加上俄國產品不管如何精美、如何誇大質量,其龐大程度也不能與德國貨比擬,是以赤軍能夠比汗青同期的德國武裝更多的裝甲車輛。

IS-2並不是赤軍重型坦克生長的起點,在設想師畫圖板上還躺著IS-3重型坦克,火炮將采取與IS-2一樣的122mm,但裝甲將持續加強,大抵能達到160mm的標準,用於對抗德國有能夠推出的新型重型坦克,美國通過遠東航路供應過來的裝甲鋼幾近都用在了重型坦克出產線上。

當初是出產T-34/85還是T-43/85在赤軍內部有過爭辯,但顛末論證和比對,以為T-43/85固然製造難度更大一些,但機能要比T-34/85強,因而終究挑選後者作為生長通道。

霍夫曼還提出了1944型裝甲師的修改要求,即在豹式坦克產量、機能實現穩定後,為第一批換裝的精銳裝甲師再次停止換裝,將他們手上的4號坦克全數換成豹式,每個裝甲師的裝甲團體例調劑為1個重型坦克營(虎式),3其中型坦克營(豹式,不過每個營設備的數量會略少於4號期間),1944進級版裝甲師滿編時的坦克總數約莫在290-300輛擺佈。

實際上,霍夫曼麵對的決定幾天前在克裡姆林宮也上演過,以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兩報酬代表,赤軍總參謀部分紅兩派,一大堆人各自就大處理計劃和小處理計劃停止了狠惡爭辯,根基上每個插手政治局集會的職員都停止了發言和表態,顛末兩天一夜的長時候會商,最後在斯大林一錘定音的決策下批準了朱可夫的計劃。當然推動這個計劃有明白前提,必須是中亞攻略獲得必然效果,即充分變更德軍後才氣展開。

因為高加索油田區和大量產業區的淪亡,到1943年秋時,赤軍開端走向分歧的建軍思路:不再尋求包含坦克在內重設備的絕對數量,而是誇大在保持最低數量的前提下進步單位機能。事理是明擺著的,不管石油也好、鋼鐵也好,已不答應赤軍持續扶植並保持每年量產2-3萬輛坦克裝甲車輛的範圍了,必須從坦克海竄改成強而精的思路。彆的,因為人力資本喪失慘痛,裝甲兵的儲備一樣也不敷,合格的裝甲兵可不是像步兵那樣發杆步槍便能夠趕著上火線,必須顛末培訓和練習。而練習就必定要耗損為數未幾、非常貴重的燃油和車輛資本,要包管一線軍隊作戰的話,就隻能緊縮後備步隊的資本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