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章 凍土(4)[第1頁/共3頁]
一聽殲擊車上前的動靜後,卡裡烏斯並冇有如釋重負的感受,反而說道:“這恐怕不太安妥,我們昨夜與俄國坦克交過手,他們的正麵防備比之前碰到過的俄國坦克要強,我們在1500米的間隔上動用了特種穿甲彈才敲開這個厚重的烏龜殼,如果換追獵者去對於他們起碼要靠近到1000米以內――阿誰間隔上,仇敵的坦克足以將任何一輛追獵者撕得粉碎。”
追獵者是深受穿越影響的彆的兩個關頭設備之一,另一個是三號突擊炮。在霍夫曼決定集合精力出產4號坦克後,4號產量有了極大晉升,但這類晉升並非冇有其他代價――從客歲9月份起,武備部就按坦克武備重整案要求停止了三號坦克出產,有關出產線連續改成四號出產線,前期出廠的三號突擊炮除一小部分操縱庫存底盤出產外,其他都由回收回來的三號坦克改裝而成,因底盤和改革數量有限,出產數量大大少於汗青同期,這導致了三號突擊炮的名頭不如原偶然空來得清脆。
打不過了,隻能撤退――這是布布諾夫心頭湧起的獨一感受,趁火勢略有減退及德軍並未包抄到位的契機,他帶領該旅殘剩軍隊向後判定撤退。但本來安排安妥的有序撤退變成了敗退,坦克旅的官兵還好,不但共同默契,並且還能仰仗坦克敏捷轉移,但那些落空保護的步兵和炮兵就遭了殃,要麼躲在樹林深處被大火活活燒死,要麼被遠處的虎式坦克一一斷根,要麼衝出去搏命一擊被希姆萊管風琴齊射後報銷。
“毫不躊躇地追上去。”卡裡烏斯笑道,“全殲敵軍新型重型坦克旅的名譽不能讓507營分了去――昨夜是我們而不是他們和俄國人狠狠乾了一架。”
“戰役期間,統統皆有能夠,我已經給你申報了二級鐵十字,如果接下來幾個月你另有如許的表示,我信賴一枚騎士十字勳章也絕駁詰事。”(未完待續。)
“可我擔負排長也不過2個月,這還是托了完成候補軍官課程的福,本來我頂多當個車長……”卡裡烏斯不美意義地笑了起來,“連長冇敢期望,能得一枚勳章我會很滿足。”
“哐啷”一聲,炮彈被敏捷擊發,這發承載著世人希冀的特種穿甲彈冇有讓人絕望,判定地穿入了KV-3那厚重的正麵裝甲並將其擊毀。
這題目說穿了實在一錢不值,因為赤軍冇法獲得穩定的、高質量的裝甲鋼供應,在英美承諾援助的裝甲鋼多次泡湯或被德國截獲後,裝甲鋼完善已成為製約赤軍坦克出產的核心題目,而自產的裝甲鋼不但產量少且質量很不穩定。如果是戰役期間,主管出產的官員必然會被髮配到西伯利亞去“扶植”社會主義,但非常期間的思路並不一樣,先包管有無,其次纔是質量。再說,質量吵嘴並不過分於影響作戰,壽命200小時和2000小時的飛機發動機一樣能夠利用――歸正大多數飛翔員都活不過甚200個小時;質量好或者差的裝甲鋼一樣能用來出產T-34――歸正他們都經不起虎式坦克的進犯。不過,這批KV-3倒是赤軍高低寄予厚望的新設備,所利用的全都是入口的優良質料與配件,是以裝甲質量非常過硬。
三號突擊炮數量打一輛就少一輛後,操縱38T坦克底盤和緝獲的76.2mm反坦克炮改革而成的追獵者代替了該角色,一經推出便深受軍隊歡迎,產量上升得很快。但跟著時候的推移,追獵者也在產生嚴峻竄改,緝獲的76.2mm反坦克炮庫存越來越少(很多直接用於已出產出來的追獵者炮管替代),是以開端設備75mm/L48坦克炮(與4號坦克分歧),不管哪種型號的追獵者,在實際利用中都闡揚了超卓效能,深受步兵軍隊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