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以身填金堤[第2頁/共2頁]
第二天早上,村民們發明,明天被填埋的那口井已經變成了一個天坑,內裡的沉船不見了,天坑裡向外冒著寒氣,而幾名挖井的農夫都不明不白地淹死在了天坑裡……
黎陽津一帶的黃河堤古時稱金堤,取堅毅之意。史乘中把此次為河伯娶妻稱作“以身填金堤”。
遵循角場營村曆代的傳說,在此次為河伯娶妻的過程中,巫師要求浚滑兩縣各選二名少女,兩縣遴選的少女中都必須有一個屬龍的和一個屬虎的。
所謂的山實在不過是當年在黃河大堤上野生構築的高台,是用來觀河的瞭望台。
第二九九章以身填金堤
村民們頓時燒了香,拜了河伯,然後把井填埋了,但是當天夜裡,暴風高文,驟雨滂湃,整整作了一夜的妖。
這時有巫師指導說,河伯要娶美女為妻,隻要選四個美女把她們埋在露台山,決口就能堵住,大水就會退去。
當代有當代鎮河的法兒,古人有古人鎮河的方兒。
河道幾經變遷,黃河確曾在此流過。宋朝之前,在徐州交彙的兩條河道是汴水和泗水。
群柱前的一方大理石刻,是市當局所立的碑記:
大河從西北流來,穿繞郊區,轉折東南,鋪向田野。相沿舊稱,人們還叫它“黃河”。
有史記錄以來,兩千年間黃河決口眾多1500多次,改道26次,此中132次涉及徐州。
第二柱銘文:“宋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河大決於澶州曹村,南徙水及徐州城下。知州蘇軾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台尾屬於城,城賴以保全。”
這下村民們怕了,到黃花寺拜祭了河伯,村莊今後閉幕,全都搬了家。
兩縣的縣官便派出了衙役到處尋覓屬龍和屬虎的少女。但是,鄉民們曉得為河伯娶的老婆要被活埋,誰都不肯說本身家的女兒是屬龍和屬虎的。
現在從徐州穿城而過的大河,是黃河故道的一段,至今已經153年。沿古黃河風景帶,溯流而上,東岸為首的景觀是水經石柱。
到1855年清鹹豐五年,從儀封銅瓦廂決口,再次改道分開徐州,轉向東北奪道大清河。它由蘇北濱海縣注入黃海,改至山東利津縣注入渤海。
太守聽信了巫師的話,號令浚縣和滑縣的縣令照辦。因而,從浚縣和滑縣選來的四名少女彆離被活埋在了露台山的四角。
但是他來鼓搗了一天一夜,最後他奉告村民,這是黃河眼,本來村莊的風水不錯,但現在風水破了,並且還闖了大禍。
因為高台上麵有座陳腐的黃花寺,本地百姓還風俗稱黎陽津為黃花寺渡口。這黃花寺與四女台大有來源。
黃花寺是漢朝時為記念獻身黃河的四名黃河娘娘所建。
在漢成帝二年,黃河產生了一次大決口,浚縣和滑縣成了一片汪洋,當時的東郡太守麵對眾多的大水卻想不出任何管理的體例。
四名黃河娘娘找到了,被埋於露台山四角,巫師把露台山改成四女台,也稱龍虎台,又給四女台修建了寺廟,名曰黃花寺,這才震住了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