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爛片紮堆(4/6)[第1頁/共2頁]
一個學演出的,主職演員,轉行做導演,做出來的電影,一部比一部賣得好,這少很多圈渾家有些微詞…
就比方說《刺陵》、《風雲2》,這兩部電影首日開畫,前者首日靠近1100萬,《風雲2》要差點,隻要800萬…
莫非非要學院出身的導演拿到高票房才合適認知?
《刺陵》…
我媽:你再說一句嚐嚐…
比爾蓋茨勝利了,他從哈佛停學,而很多冇停學的哈佛生冇他勝利,結論,哈佛是個野雞黌舍。
庫布裡克不是科班出身,是一個雜誌拍照;
乃至有人在網上公開說甚麼‘不管呂瀟然的電影賣了多少錢,他隻是個不懂電影的販子。’
咳咳…
你去跟你媽說一下嚐嚐!
這兩是好電影嗎?
真的是如許嗎?
‘《三槍》總能夠吧!’
“彆的不說,《挽救吾先生》製作+宣發超越六千萬,你感覺會有投資人情願給錢讓一個新手操縱嗎?”
牌麵不敷嗎?
《刺陵》,朱延坪+周截倫+林誌林,乃至另有陳導明助陣…
呂瀟然一貫以為,科班出身隻是身份,既冇法包管電影的質量,更無從包管票房。
誒,這兩部電影都有林誌林誒!
《風雲2》在丟臉的程度上跟《刺陵》不相高低!
以後他參演的《蘇乞兒》、《逆戰》、《青蜂俠》,分歧程度虧損…
並且純真用票房,還是海內市場票房來簡樸定義“好電影”也是很畸形的定義。
‘…’
你很難逮住一個點噴《風雲2》,因為這電影就冇有甚麼劇情。
這就跟讀書無用論一樣逗。
好,說完《刺陵》,聊聊《風雲2》…
我媽:又在看書?讀書有甚麼用,你看那誰誰誰,冇讀書,出社會還是混很多好。
“很首要,冇有《邊疆風雲》票房的勝利,我底子不成能具有自主表達的權力!”
《大灌籃》那種爛出創意的電影,竟然能破億;
“有一些學院派導演,他們以為藝術比較首要,電影是他們表達的路子,他們存眷的是電影本身,而不是票房。這類導演,尋求故事的深度、思惟性,而對其文娛性不太正視。這就相稱於站在了淺顯觀眾或者說票房的對峙麵。比方我很喜好的《肖申克的救贖》,很多人說這電影除告終尾昇華以外,大部分情節都在鋪墊,就像吃了一肚子苦瓜最後給你一顆糖豆,當然非常甜美,但很難讓人情願再體驗一肚子苦瓜的感受。以是觀眾不買賬。”
‘不去,滾!’
究竟證明,院線的挑選是精確的。
然後就激發了第二個題目:“《梅蘭芳》的票房比不上《挽救吾先生》,你有甚麼想說的?”
香港演員的牌麵真的降落了,鄭伊麪+郭富成+《風雲》係列大IP,首日排片竟然冇乾過《刺陵》。
我:我說我不想再讀書了。
五雷轟頂都不敷為過!
想了半天如何痛噴這部電影,最後總結了兩個字:大便。
諾蘭也不是科班出身,是一個學文學的;
周截倫真的很強勢!
這些年環繞著呂瀟然一向有個話題:他不是導演係的!
1998年,《風雲雄霸天下》在本地拿了2000萬的票房成績,香港本埠票房支出達4150萬港幣,年度票房冠軍…
《熊貓俠》這類特攝片,本地五大衛視開高價引進,乃至還賣了二輪、三輪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