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1頁/共5頁]
『2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2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何故彆乎。”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矣。”曰:“仁矣乎?”未之;――焉得仁?”
『51』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xie4)當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520』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55』或謂:“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
『212』子曰:“君子不器。”
『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
仁也。”
『516』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2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20』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41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
可謂好學也已。”
『32』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218』子張學乾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他,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
『49』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2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423』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57』子曰:“道不可,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
『318』子曰:“事君儘禮,人覺得諂也。”
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
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
『2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
『58』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
亦可宗也。”
文獻不敷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
。”
之。”
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
錯諸直,則民不平。”
『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覺得絢兮。何為也?”子曰:“繪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3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勿憚改。”
且格。”
『2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
『2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