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定策(下)[第2頁/共2頁]
範質笑道:“這鐵錢嗎,實在不過是銅錢的一個變種,自晚唐一來,天下動亂不堪,這銅的產量是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是以,朝廷常常對私鑄的含銅量低的錢,睜隻眼閉隻眼,而當今皇上乃至公開答應私鑄銅錢。但是銅錢含銅低,筆跡恍惚,輕易破壞,對百姓的禍害不小。有鑒於此,武穆王乾脆廢除了銅錢,改行鐵錢,這鐵的代價極低,有力可圖,以是鐵錢變得以實施。”
範質看了看馬雲,持續說道:“但是銅錢漲價的弊端並不在這裡,若隻是導致銅錢貶值,倒也不是甚麼大事情。但是有些販子,或者處所官府,竟然擅自造錢,這些銅錢,與官造銅錢比擬,含銅量太低,導致筆跡恍惚,不耐用,成果幸虧常常是百姓,這也就算了。可銅錢和白銀的兌換,是以有了公價和時價兩種,比如說一兩銀子按時價即是7oo文銅錢,按公價即是1ooo文銅錢,在稅收的時候,一畝地一年征收一兩銀子,但是蒼內行裡冇有銀子,一來動靜又閉塞,二來有些處所官員隻收銅錢,如許百姓常常按官府規定交納足足的1ooo文,而處所官員則把收上來的銅錢,有按時價兌換成白銀,這麼一轉手,官員中飽私囊竟然有一半之多。百姓他又如何會不貧困呢?”
“王爺,當今天下大亂,各地動靜閉塞,王爺就算上書朝廷,獲得朝廷的任命聖旨,長沙那邊也一定曉得。就算曉得,焉知這不是彆有用心的人,看不得王爺立下蓋世奇功,用心辟謠誹謗之語呢?”
馬雲笑道:“哪為甚麼不都鑄鐵錢呢。”
範質走到門前,虛掩上房門,低聲說道:“如果大王自稱楚帝,那麼荊南節度使的頭銜就要從大王那邊討來,可現在大王名義上是以藩鎮自居的,那麼來自中原朝廷的號令在大楚就很有影響力的。不然大王也不回讓鄙人,從郎州繞那麼大一圈纔到長沙的。荊南節度使轄地極大,不但包含有朝廷的襄州、隨州等地,另有大楚的郎州等地,有了這個頭銜。”
範質又道:“臣感覺對於高氏,也應當辨彆對待,高氏父子在此已經有三四十年了,還是有必然的人望的,臣請王爺考慮辨彆對待。”
馬雲點點頭,說道:“先生所言甚是。”南平王的官員是必然要用的,對這點馬雲但是有本身的設法,隻是不好明說。
範質略頓了下,清算清算思路,說道:“我中原百姓數以百萬計,此中小民居多,這些人手頂用的多是銅錢,而不是貴重的帛和白銀。而朝廷也向來用銅作錢,這是鍛造銅錢破鈔很大,向來有‘費四得一’的說話,並且銅成品代價極高,如許犯警的販子常常會收斂銅錢,鍛造為銅器。朝廷對此是屢禁不止。”
馬雲聽了半天,當然明白範質的意義,遂說道:“民貴重,當然是重百姓了,那我們就把鐵錢直接和銅錢掛鉤,實施兌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