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底山東 諸葛亮歸天 臨終遺命[第1頁/共3頁]
黃忠儘降曹兵,得了館陶,令張苞引兵三千,在此鎮撫,自同關興押送於禁,前去高唐會晤馬超,馬超大喜,令將於禁押赴城下示眾。
“隨即移兵急進,順定東甌,蔣公琰聚兵零桂,大王假以南征之權,督長沙郡之兵,南定交廣,絕孫權逃遁之路,大一統之期,當複不遠。”
“漢升駐曆城,子均駐青州,伯歧駐兗州,務恤民隱,安輯處所,清算士馬,為前軍援助。”
……
馬承頓首受命,諸葛亮見狀終嚥下最後一息。
城下黃忠見鄧艾一箭射死於禁,大怒之下亦開弓射去,弓弦響起之時,箭矢已正中鄧艾腮頰,鄧艾迴聲栽倒。
卻說馬超、黃忠、薑維三人,底定山東,分兵遣將,鎮撫處所,三人回兵曆城來見諸葛亮,不料未到曆城,諸葛亮已經歸天。
葬了劉曄後提刀上馬,帶領眾兵衝圍而走,黃忠領兵隨後追逐,不到十裡,眼看趕上,於禁隻得回馬迎戰,關興張苞雙騎並上。
至此,山東定底。
“前敵諸將,子龍孟起,功異彆人,功成受賞,自屬聖心,臣覺得雲長宜在禁近,保佑國度。”
劉曄長歎一聲,失魂落魄道:“都督俊義,皆就義矣!戔戔館陶,何能久也?”於禁相對黯然。
鄧艾從遝中解纜,通過陰平小道直撲涪城,涪城守將馬邈麵對從天而降的魏軍,不戰而降,魏軍至此敏捷連下涪城、綿竹,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漢亡。
諸葛瞻痛哭謝恩,黃忠領命,遵循禮法大殮小殮各事,逐件停止,劉理祭奠已畢,退出喪次。
又召馬超,遞過漢中王手書,馬超敬謹接過,啟視道:“江東未滅,元帥先亡,孤之不幸,亦國度之不幸也!”
端的弓開如滿月,箭去若流星,不偏不倚,正中於禁咽喉,於禁頓時翻身倒地,然其臉上卻帶上了一抹欣喜的笑意。
且說馬超得了高唐,叮嚀將士,以禮安葬鄧艾於禁,留李嚴鎮撫,自同黃忠領兵會攻平原。
“假黃鉞左將軍都督雍梁並冀幽青徐兗八州諸軍事雍州牧諸葛亮,明德以後,為國申甫,八州轉戰,逐殲元惡,漢室重光,鬱為首功。”
“子龍由合肥南出舒桐,通舟師之路,大王可令向寵率海軍東下,以取九江,會攻建業,孟起由都城直出淮陰,南取維揚,三路合兵,自操必勝,江南之定,不出三月。”
鐘會所率東路魏軍主力,被蜀軍阻於劍閣險地,進步不得,鄧艾率西路魏軍在攻占遝中後,向鐘會諫言從陰平偷越,直向涪城,劍閣守敵必然回救涪城,雄師便可乘勢進步。
“邦基新定,處之以廣大,將帥積勞,懷之以恩禮,庶幾群眾殷複漢之思,功臣無彭韓之懼,臨命烏咽,不知所雲。”
“今承製追贈前將軍諸葛亮為大司馬,晉封琅琊王,賜諡忠武,以大司馬琅琊王印綬冠服入殮,賜西園秘器,給羽葆鼓吹一部送殯,令都督青兗二州軍事青州牧黃忠治喪。”
“山東之事,可付漢升,幽冀之事,宜付翼德,以子龍督徐揚,孟起督關隴,文長守雁門,子均守上穀,伯約守天水,則國度安如盤石矣!”
馬承嚎啕痛哭,幸衣衾棺槨,均已預備讓步,大小將士,儘皆痛哭不止,勸住小將軍,將諸葛亮沐浴成殮,停棺帥府,飛報許都洛陽兩處。
“臣死以後,無帥之任,可委元直繼之,臣已移山東得勝之兵,令翼德由合肥東出峴山,從采石渡江,以攻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