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以糧換馬[第1頁/共2頁]
整整疇昔半月,前後有七支步隊返回,喪失軍卒達六成,總算是帶返來一個小部落族長的兒子,在見著船上滿滿鐺鐺的糧食後,這個身形高大,好像大熊普通的北地男兒,倒是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自抑。
大宋重和元年六月,在海上流落了近半個多月的登州海軍一行兩千餘官兵,終究在遼國乾州鴻溝登岸,入眼處,百裡無火食,白骨露於野,一片蕭索季世氣象。
此次翻開這條商路,今後非論遼東情勢如何竄改,西門慶都算有了一處相對穩定的戰馬來源,加上盧俊義那邊承諾的每年兩百匹戰馬,用不了多久,登雲寨石秀那一夥賊寇就能全員換裝成騎軍,現下獨一遺憾的,就是部下冇有一員合格的騎軍將領。
十五匹戰馬,一百石糧食。
現在的遼東,戰亂頻繁,登州海軍又不是騎軍,轄下獨一花榮的一百親軍算得騎馬步兵,其坐騎還是盧俊義那邊剛遣人送來登州的。現在說不得就要將這些人撒出去,漫天遍野尋人,至因而否會有毀傷,可否尋到此地的部落人丁,卻隻能聽天由命了。
一個五百餘人的部落,顛末這一場荒年戰亂,當今活下來的隻要一百二十人,此時的部落中,老弱婦孺十不存一,隻要十餘個身子最為結實的孩童,餘下的儘皆青壯。
在女真未崛起之前,遼東這片地盤上,契丹、女真、渤海人、室韋人、漢人乃至於高美人,形形色色,不堪列舉,其人丁構成可謂駁雜,僅僅依托血脈乾係構成一個個小的遊牧部落,最大者不過數千人,一些小部落乃至隻要百十人。
短短三年,先有寧江州、出河店兩戰,完顏阿骨打以數千生女真前後擊潰了前後近十餘萬遼軍,以後又一鼓作氣攻占了契丹龍興之地黃龍府,使得遼國朝野震驚。天子耶律延禧集天下精銳七十萬,以泰山壓頂之勢,想要一舉蕩平女真兵變,奪回黃龍府。卻不想護步達岡一戰,七十萬精銳被兩萬女真兵甲殺的流血漂櫓,屍橫遍野。
這就是登州海軍在遼東做的第一筆買賣,那一百石糧食,如果在東京汴梁,最多能值得一匹走馬,而現在倒是換得十五匹合法當時的上好戰馬,若將這些戰馬送至汴梁轉手賣出,其利近百倍。
一百親軍,十報酬隊,分作十個方向,渙散出去,而花榮等人,則帶著整隻船隊守在海上,日複一日的等成果。
五今後,第一支步隊返回,本來的十人隻返來兩個,倒是半路上遭到了一股亂軍攻擊,終究隻得兩人逃出性命。
跟著遼國對於遼東各部落節製力度的減弱,加上比來幾年雪災頻繁,官府的橫征暴斂,使得這些部落的日子愈發難過,終究才變成了今次囊括了大半個東京道的民亂。
這些部落之間,恩仇難斷,即便是在好的年景,也會因為各種啟事相互攻殺。對於這等部落之間的廝殺,遼國上層並不製止。一方麵遼國本就以部落遊牧軌製爲國度行政根底,而契丹一族也不過是此中最為強大的一個大部落,不成能構成漢族政權那般穩定的郡縣軌製。另一方麵,這些小部落相互攻殺,亦合適遊牧民族弱肉強食的民風,並且還能減弱其他遊牧民族的人話柄力,對於遼國契丹一族統治的穩固和持續也是相稱首要的。
有了第一個換得糧食的部落,餘下的事情就好辦很多,很多部落聞風而來,短短一個月,所獲戰馬就超越兩百,花榮命船隊中空了的兩艘千料大船返程,餘下的三艘則持續停在乾州外海,做這等以糧換馬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