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西域藏品[第1頁/共3頁]
所謂河西地區,就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段,也就是明天的甘肅酒泉、武威、張掖等地。這一地區在很長時候屬於吐蕃範圍,而聞名的敦煌莫高窟,也位於這一帶。
麵前這個小木架上的紙質貼牌上寫著“河中地區古文明”。
19世紀中葉,由大英博物館的布希史女人從亞述古都尼尼微――亞述巴尼拔墓裡的泥板圖書館中,發掘出22000個如許的泥板碎片,內裡記錄了很多與《聖經》中類似的故事。
他手中的是蘇美爾泥板拓片。
這位神甫的名聲可不太好,屬於耶穌會中的異端倔強派。
歐洲學者對這批“人類最陳腐的筆墨”一向抱有萬分熱忱,諾科傳授一樣不例外。
盧燦很想會會他口中的貪婪阿方索!
他手中巴掌大的石刻拓片,上麵有十多行藐小的楔形筆墨,盧燦不熟諳,可傳授滾滾不斷的自顧自說著,裴迪能看出盧燦不太感興趣,無法的對他聳聳肩,表示教員就這德行。
好動靜!
諾科傳授卻興趣勃勃的拿起一件又一件的殘片,向盧燦先容。
麵前這件,不能錯過!稍後必然找諾科傳授要到手。
如果是蘇美爾泥板,盧燦會很有興趣,僅僅是拓片,並且還是一個字都看不懂的烏漆嘛黑的紙片,他表示無愛――這就是他常被李林燦詬病的處所。
他在陳述中常常提及那些受藏傳佛教信眾信奉和崇拜的宗教工具,如觀音菩薩、蓮花生和達/賴喇嘛時,他都會不加粉飾天時用一些帶有怒斥色采的基督教術語。
麵前這尊四係罐,直口豐肩瘦足,胎質精密,器肩部飾弦紋,腹壁飾布紋並裝兩對稱橫係,施青綠釉,釉不及底,釉透明度高,並開細碎紋片。
河中即“中亞河中地區”,指中亞錫爾河和阿姆河道域以及澤拉夫尚河道域,包含今烏茲彆克斯坦全境和哈薩克斯坦西南部。
沿著桁架往裡走,盧燦終究找到幾件本身能看懂的東西,是的,這內裡很多東西讓一貫很自傲的盧燦很受傷,底子看不明白。即便是這幾件,他也是半懂。
是的,古蘇美爾泥板的最大保藏者,既不是伊拉克更不是埃及,而是大英博物館。
大唐亂世,河中地區又是絲綢之路的首要地段,中西貨色買賣中間,是以,在河中發明幾件隋唐的瓷器,很普通。
這些國度中,康國最大,是其他國度的宗主國。唐太宗期間,譴使來求內附,唐高宗置康居都督府,任命康居國王為都督。康海內附,其他諸國也就相隨內附唐朝,成為大唐王朝的一分子。
傳授拍拍木匣,遺憾的說道,“這尊大罐是我幾年前從他家先人手中拿到的。當時和這件東西在一起的,另有幾件河中以及河西地區的文物。可惜我冇錢,隻能買下它。”
這些地區的文明是典範的中西稠濁文明,以中東文明為主,中漢文明為輔,以是說,盧燦隻能是“略懂”。
略懂也要比不懂好,盧燦還是能看明白。
裴迪傳授在這方麵有很學習詣,他和教員一問一答,偶然還會辯論兩句,兩人很快忘了中間另有位客人。
他是上帝教耶穌會的意大利布羽士,1716年3月18日,受羅馬教廷委派由印度經尼泊爾,到達藏區首府拉薩佈道,1721年分開。
所謂蘇美爾泥板,是當代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道域(當今伊拉克的大部地區)所出世文明。其文明乃至要比中華古文明還要早――蘇美爾楔形筆墨現知最早時候為3300年,這些筆墨被刻印在塑好的泥板上,構成很特彆的冊本,這就是馳名的蘇美爾泥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