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頁/共5頁]
但是,新設的盧加都督府,在級彆上,乃至要比淺顯州府高半級,雖說本島荒涼,但處於泉夷通入呂宋、蘇祿等國的黃金航路上,有著庇護航路、打擊海盜的重擔。
孫尚望點點頭,貿易量要做到海東地區的十倍,那就是兩千萬銀元。而眼下靠自在貿易,在五六年間,與南洋地區諸國的年貿易量已經做到一千萬銀元,差未幾快摸到瓶頸的位置,想要再增漲二十倍,難度不是普通的大。
即便不談其他,僅把握數十萬畝膏壤及數千番奴,都是極大的權益――這麼一個美差等落到孫思宗的頭上。除了孫思宗對南洋事件熟諳以外,林縛也是考慮孫尚望叔侄這些年來管理夷州勞苦功高。
林縛要在大範圍的推行琉璃燈,琉璃燈本身的造價高是一個啟事,更首要的是當世農戶人家,在夜裡底子就燒不起燈油――即便在眼下,婆羅國的淺層石油資本,也是叫林縛垂涎三尺。
林縛記得東北有石油儲存,但儲油層很深,千米之深的儲油層明顯不是麵前的技術水準能開采的。
當世火油與豬肉同價,江寧一斤肉值六十錢,一桶一百二十斤淨重的火油就值七個銀元還多――也說是三四十員海員把持一船林政君級海船,在兩三個月之間內能將代價近十萬銀元的火油運到江淮出售。
隻是當時所建立的淮東錢莊,初期首要從海商個人及東陽鄉黨吸納本金,而當時的王成服資格也有所不敷,故而林縛用周廣南、林夢得主持其事。
疇前朝末期到元越建國,都大量的遺民出海逃往南洋定居。在東海寇未昌隆之前,浙閩等地也有很多停業失地農戶下南洋討生存,使得南洋諸國如呂宋、蘇祿、婆羅、柔佛、安南等國有很多本地或島嶼地區,都有大量從中原南遷的海民在乞生,職位極低。
從婆羅國到揚子江口,雖說有萬裡海路,海船來回於江淮與婆羅國之間,一趟要走四五個月之久。
彆的,婆羅國即後代的印度尼西亞,在前陳時又給稱為金州國,以境內盛產黃金而聞名――林縛要行新政,需求大量的貴金屬充當貨幣,不管是貿易滲入也好、強取豪奪也好,樞密院此時都需求能夠直接操縱婆羅國的金銀礦資本。
另有一樁是婆羅山灰,實際是為不知何年噴發堆積下來的火山灰。在婆羅,本地人就用這類火山灰肥田、抹漿砌屋。
其實在本日之前,南洋商船對外的貿易滲入,就到處學習海東形式,在航路上建有好幾處補給地。
統統的身分都是相輔相成的,冇有對外擴大的計謀以及強大的海師武備,堆積在淮東錢莊、黑水洋船社之下的諸多權勢,也就冇有體例從外洋獲得超額利潤;而堆積在淮東錢莊及黑水洋船社之下的諸多勢,想要持續不竭的從外洋獲得超額利潤,就要確保中樞保持對外洋擴大的計謀以及保持強大的海師武備。
此次用王成服主持殖商銀莊,也算是一個均衡,並且以王成服之才,對錢莊運作的熟諳程度,並不會在周廣南等人之下;而孫尚望也是最早助林縛運營津海糧道的核心人物,精於船政、運務及軍政。
而婆羅國火山頻發,使得其地肥饒非常,也是生長各種蒔植園的首選之地。
而這些火油從婆羅島購入再走海路運到江淮,本錢都不消一萬銀元,即便到江淮等地兜售的油價降落一半,走一趟船也能賺近四萬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