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清君側[第1頁/共3頁]
劉金山內心也非常清楚,因為曹王和杜太貴妃的到來,李中易的處境,極類三國時曹阿瞞迎奉漢獻帝之時。
“耍筆桿子的酸丁,還真覺得主上的基業是靠他們打下來的不成?”廖江山不是笨伯,哪怕再看不紮眼文官們的酸作派,也隻敢在內心悄悄謾罵。
節堂內,坐滿了李家軍的中初級將領、首要文官和幕僚官,明天的集會主題就一個:如何迎奉曹王和杜太貴妃。
主上也過分善待文人了!
隻是,宋雲祥內心的隱憂,一向冇體例說出口。史乘上寫得明白,皇朝初立之時,因為將星雲集,國戰頗多勝績。
落榜的舉子,下次插手科舉測驗,仍然要從州試開端,一起考上去。
“啊……”
彆的,李家軍在幽薊大平原上,肆無顧忌的劫奪了幾千戶大富大貴的漢奸之家後,全部平盧六州的州庫裡邊,銀錢絹帛早就堆得裝不下了,恐怕十年內都花不但。
節堂內的文臣們各懷心機,武將們實在也都冇閒著,各自的小算盤,撥得嘩嘩響。
劉金山曾經藉著養官的開支過大,劈麵勸諫李中易,要與民歇息,不要與民爭利。他記得很清楚,李中易當時笑眯眯的說:吾以酷刑竣法治軍,且出入兩條線,何來與民爭利之說?
李中易有高麗國在手,全部平盧的官吏和軍漢的口糧,完整有保障,底子就不愁冇有糧食吃。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還看目前!
李中易發覺到了節堂內氛圍的非常,卻直接當作了氛圍,文武互不平氣,自古以來莫不如此。
自從顯德二年今後,時斷時續的科舉取士軌製,已經全麵規複。科舉取士,共有三級,彆離為州試、省試和殿試。
和明清期間分歧,遵循本朝的風俗,州試落榜的讀書人,普通會被草民們尊稱為秀才。至於所謂舉子,隻是獲得了插手殿試的資格罷了,並無任何的社會特權和福利。
劉賀揚一向將這段霸氣實足的名言,銘記於心,從不敢或忘。由此衍生出來的,是另一個老典故:功高莫過於從龍!
出入兩條線,在李家軍中屬於高壓線,誰敢違規截留銀錢或是出入混合,一概視同貪汙,那但是要掉腦袋的重罪。
“甚麼?”
宋雲祥也有些吃不準,李中易如此虐待文官,莫非就不怕武將們妒忌,鬨出是非來?
李中易是一名超等實際主義大師,他峻厲管軍,那是擔憂太阿倒持,反噬其主。五代之間的王朝更替,幾近無一例外,成了武將們演出的專屬舞台。
退一萬步說,某些文臣如果起了逆反之心,李中易隻需派出幾名衙役,便可輕而易舉的令其束手就擒。
和朝廷的文左武右分歧,以劉金山為首的文官們,現在都坐在帥案的右邊,武將們卻在左邊。
李中易明顯瞥見了東倒西歪的文官群體,卻隻當冇瞥見普通,他徑直站到帥案的後邊,含笑擺手道:“諸位都是本身人,都坐吧,不必如此拘禮。”
明天開的不是茶話會,全部節堂內,隻聞世人此起彼伏的呼吸聲,卻冇有半分鼓譟。
迎奉曹王熙讓和杜太貴妃的典儀,非同小可,如若在禮法上麵出了不對,必將會影響李中易將來的大局。
等大師都坐穩了,換過一遍茶水後,李中易開門見山的說:“不瞞諸位說,杜太貴妃已經到了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