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 目標江寧[第1頁/共2頁]
李中易又察看了幾天,這才帶領六萬戰兵及四萬輔兵,浩浩大蕩的向西進發。
張本年畢竟是文臣,說話的語氣始終帶著股子文謅謅的氣味,廖江山那但是典範的武將,他和李中易之間向來都是有一說一,不帶拐彎的。
李中易聽明白了,趙老幺的意義是,南唐敵軍必定會采納火攻。與其讓本部的大船受損,不如先讓江東道跟來的中小型船隻在前頭抵擋。
金鼓齊鳴,號角喧天,李中易的帥艦率先駛離了船埠,群臣們在張本年和廖江山的帶領下,一齊行大禮恭送天子陛下。
驅除韃虜,規複中華之盛景,一向是李中易孜孜以求的目標,竹娘對此知之頗深!
李中易點點頭,問趙老幺:“不要繞彎子,你就直說吧,應當如何應對?”
遵循李家軍行軍兵戈的端方,在船上的兵馬,包含馬光達在內,都必須服從趙老幺的安排。
在李中易的字典裡邊,江寧城已經算是囊中之物,朝夕之間,便可取了。
在水麵上,就必須服從海軍的安排,這在條令裡邊,早已經有明文規定了。
以是,遵循總參議司的進兵打算,雄師由杭州灣北上,走海路進逼南唐的靜海製置院(今南通)。然後,沿著長江往西進,待擊破江陰和鎮海之敵後,兵臨江寧府城下。
此次進兵南唐,廖江山留在了杭州城裡,行營都擺設便當仁不讓的由馬光達擔負,海軍提督仍然是趙老幺。
李中易見張本年和廖江山的說詞略有些分歧,不由微微一笑,文武分治之道,說易行難呐!
“皇上,您請看這邊。”趙老幺手提一根細木棍,抬腕指向靜海製置院的正上方,詳細的解釋說,“此處恰是揚子江的入海口四周,水流湍急,利於順水火攻。”
“照你這麼說,南唐那邊很有能夠順水火攻嘍?”李中易單手托鄙人巴上,兩眼一向盯著巨大的軍用沙盤。
“平身。”李中易擺了擺手,非常嚴肅的說,“江東道就交給你們了,彆讓朕絕望。”
“臣等恭送皇上。”
之前,吳越國收了幾十年的進城稅,被完整的打消了。一時候,全部江東地區的老百姓,歡聲雷動。
安定江南,吳越錢家不過是盤開胃菜罷了,地大物博,家底更加殷實的南唐,纔是李中易此次禦駕親征的首要目標。
跟著新官們的上任,南北的商路,隨即翻開。南邊的絲綢和糧食,源源不竭的北上;北方的鐵器和食鹽,絡繹不斷的南下。
李中易不經意的展暴露豪氣乾雲,韓湘蘭立時聽癡了,如此雄主才配作她的男人呢!
並且,遵循趙老幺分四撥的搞法,即便偶爾呈現漏網之火船,也必然不會多,而隻能是零散少數罷了,應對起來也就不至於手忙腳亂。
竹娘笑嘻嘻的說:“皇上,奴家聽您說過一嘴,江寧城的魚頭豆腐,乃是一絕。這一次進了城,奴家最想吃的就是這道菜。”
無商不富,無糧不穩,乃是治國的真正精華,李中易向來未曾或忘。
正值秋高氣爽之時,李中易負手立於船頭,眼望著全部杭州灣,到處都是強漢朝的海軍大船,不由心潮彭湃的吟道:“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騷人物……”
“竹娘,江寧府的菜,還是蠻不錯的。等進了江寧城,朕帶你們去嘗一嘗!”
“皇上,臣覺得,能夠讓緝獲之吳越國的中小型船隻為先導,間隔我雄師十裡擺佈分出一撥,共四撥。”趙老幺放下細木棍,拱手道,“我軍海軍大船較多,在揚子江內冇法順暢的調頭或是閃躲,而江東道的船隻較小,即便南唐敵軍采納火攻,也能夠安閒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