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2章:行人莫問當年事[第1頁/共9頁]
老寺人道:“還能如何樣,鼓都敲了,相瞞怕是瞞不住了,天子說了,讓你將伐鼓之人看住了,切莫讓他跑了,他的奏摺麼,有咱家送給皇上瞧瞧,看看此人是不是當真一心為公!”
老寺人聞言先是一愣,待明白了此中的奇妙,一張老臉漲得通紅,想要辯駁,苦於讀書少,一時不知該說甚麼,隻是一咬牙說了句:“你,你很好!”
“自嚴嵩敗,言官爭發奮論事,一敬尤敢言。”在刑科任給事中時,歐陽一敬就彈劾過南京侍郎傅頤、寧夏巡撫王崇古、湖廣參政太常寺少卿應槐、禮部尚書董份,至董份、應槐、傅頤罷官。以後,調任兵科給事中,彈劾廣西總兵、恭敬侯吳繼爵,吳繼爵罷官(由俞大猷接任)。三個月後,彈劾陝西三邊總督陳其學、巡撫戴才,僅憑“儒緩”一詞,就至陳其學、戴才罷官。以後,接踵彈劾山西總兵董一奎、浙江總兵劉顯、英國公張溶、錦衣衛都督李隆等,除英國公張溶外,全數罷官。
春秋戰國時,直接以”諫”命官,稱為諫官。齊桓公設”大諫”之職,其他各國均有近似的設置。齊國中心官製的主體是在相的上麵,設置五個行政部分,即所謂”五官軌製”。齊國的五個首要部分了,從這裡便能夠看出,諫官處在相稱明顯的位置,他是齊國中心相府的五個職掌之一。《呂氏春秋•勿躬篇》載:管仲對齊桓公說:”早入宴出,犯君色彩,進諫必忠,不辟滅亡,不重繁華,臣不若東郭,請置覺得大諫。”其他國度如趙、魏、韓三國相府直屬官有擺佈”司過”,掌諫議。諫官處在君王身邊,專司其過,找君王的缺點弊端。
眼看再鬨下去太不像話,黎丁倉猝上前勸說道:“公公請消消氣,這讀書人書讀多了,腦筋就不好使,要不然也不會抬著棺材來敲打這登聞鼓,公公也算是宮中的元老了,和這等書白癡普通見地,未免有shi身份!”
一個“儒緩”竟成罪名,如許,由刑部左侍郎霍冀代替陳其學接任了陝西總督,而宣府巡撫楊巍則代替了戴纔出任陝西巡撫。
再如厥後的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三,李明睿勸崇禎放棄北京,儘快南遷。崇禎成心遷都,陳演“反對南遷”,並表示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峻厲怒斥李明睿,揚言:“不殺李明睿,不敷以安寧民氣”。仲春初八,李自成陷太原,北京震驚。薊遼總督王永吉、順天巡撫楊鶚建議提調吳三桂保衛京師,仲春二十七日,崇禎帝在文華殿召開告急集會,征調吳三桂“勤王”,陳演、魏藻德兩人不敢同意,乃至此事一延再延。崇禎罵他:“汝一死不敷蔽辜”。三月初四,崇禎終究決定,放棄寧遠,征調吳三桂、王永吉、唐通、劉澤清保護京師。吳三桂接到號令後,三月上旬出發,十六日入山海關,二旬日至豐潤時,李自成已攻破北京。這些當然有大明的局麵已經冇法清算,但若略加和緩一定冇有複興的但願,如果說大明最後的但願是來自崇禎帝性子柔嫩寡斷,猜忌心中的話,那這此中言官為了小我的好處,不顧朝廷局麵也有分不開的乾係。
老寺人哼了聲道:“黎大人說得對,這都是甚麼東西!”罵了兩聲,忽想起奏摺還冇要來,又道:“黎大人,這奏摺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