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逍遙江山 - 2123章:悲歌不獨是商人

2123章:悲歌不獨是商人[第1頁/共3頁]

對於這一點,楊崢天然不會去計算,與況鐘一同回了一禮,便做了一個請的姿式。

沈老爺子哼了聲,對朱家祖上的獎懲,他自是冇齒難忘,淡淡的道:“是麼,老夫為何冇看到?“

沈老爺子也不含混,衝著楊崢抱了一下拳,便從懷中摸出前幾日的《姑蘇文報》指著楊大人親身撰寫的文章道:“大人好文筆,文章寫得極好,老夫活了大半輩子,還從未見過這等好文章,說句實話,若不是老夫也是個販子,也會對這篇文章大加讚美的,可惜老夫不幸入了末流,隻能以本身的好處來看這篇文章了,依我看文章援引了《大學》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觀點,以為販子也該如如此,對此老夫冇甚麼定見,可天下的事情,不也得講究一個公允不是,士農工商,商是最末,我朝洪武爺以人皆言農桑衣食之本,然棄本逐末,鮮有救其弊者。先王之世,野無不耕之民,室無不蠶之女,水旱無虞,溫飽不至。自什一之途開,奇巧之技作,而後農桑之業廢。一農執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織而百夫待之,欲人無貧,得乎?朕思足食在於禁末作。將販子定為最末等,規定農夫之家許穿綢紗絹布,商賈之家止許穿絹布。如農夫之家,但有一報酬商賈者,亦不準穿綢紗。朝廷不給我等商賈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機遇,大人又憑甚麼要求我們這麼做呢?“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瀏覽,請拜候 請保藏本站瀏覽最新小說!

“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笨拙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成!這不敷以申明洪武爺對貿易是支撐的?”沈老爺子淡淡的道。

楊崢點了點頭道:“話是不錯,可還是冇能坐得住,如此看來這場拉鋸戰我們算是占了點上風?”

楊崢道:“一個穩定的度量衡對於販子而言,其意義如何不言而喻,洪武爺自即位後,率先同一度量衡,斛鬥秤尺等度量衡器的標準,由國度同一公佈,各級官府依樣製造,並在訂正、印烙以後,方許給降官方利用。“毋容嗜利之徒擅自造置,訛詐小民”。為包管這一軌製能真正實施,令兵馬司每兩日訂正一次市場上利用的斛鬥秤尺。凡私造且分歧適官頒標準者,與在官降斛鬥秤尺上作弊的一樣懲罰,皆杖六十,工匠同罪;其私造度量衡器雖與官頒標準不異,但未經官府訂正、印烙者,笞四十。使奸惡之徒無所措其手足。沈老爺子還說這是洪武爺遺漏的麼?洪武爺是甚麼人,沈老爺子應當比我等更清楚,他當然會掛萬漏一,但毫不會漏二,若說沈老爺子連這個都不信賴,楊某還能夠舉一例,對於官員的辦理,千古帝王無出我朝洪武之右,為了製止官吏多征商稅,增加商民承擔,在對官吏的考覈中,洪武爺對號稱能“恢辦商稅”的官吏特彆不覺得然。洪武九年,“山西汾州平遙縣主簿成樂官滿來朝,本州上其考曰:‘能恢辦商稅。’吏部以聞,上曰:‘地之產有常數,官之所取有常製,商稅自有定額,何俟恢辦?若分外恢辦,得無剝削於民?主簿之職,在佐理縣政,撫安百姓,豈以辦課為能?若止以辦課為能,其他不見可稱,是瀆職矣。州之考非是,爾吏部其移文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