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23[第3頁/共3頁]
3.5子曰:“蠻夷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2.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1.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3.25子謂《韶》:“儘美矣,又儘善也。”謂《武》:“儘美矣,未儘善也。”
4.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2.1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2.9子曰:“吾與回言整天,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可,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成行也。”
2.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3.18子曰:“事君儘禮,人覺得諂也。”
3.11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1.11子曰:“父在,觀其誌;父冇,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2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2.19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平。”
4.1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3.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2.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