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強取伊闕關(一)[第1頁/共2頁]
“陛下,請恕老臣直言,我軍自去歲玄月兵出虎牢關至今,已有半年之久,軍需破鈔實巨,國庫漸空,已不宜再戰,今,如果臨時退兵,那諸葛亮必畏我軍主力襲厥後路,蜀中之危自解矣。”
“報,稟將軍,不好了,多量賊軍正從偃師方向而來,距我關城已不敷十裡了!”
“願為陛下分憂!”
辛評在軍中主管後勤,又是宰輔之尊,對帝國的財務狀況自是心中稀有得很,早就想著要勸公孫明退兵了的,隻是一向冇找到機遇罷了,現在藉著蜀中戰事倒黴之由頭,緊著便進諫了一番。
現在中、東兩線皆無戰事,唯有西線苦戰正酣,故而一聽是巫縣急報,公孫明自是不敢有涓滴的粗心,緊著便伸手接過了小銅管,敏捷地扭開了暗釦,從內裡取出了一小卷絹布,攤將開來,細細地過了一遍,眉頭不自發地便是微微一皺,但並未有甚表態,僅僅隻是腔調淡然地叮嚀了一聲。
“陛下,臣覺得欲解蜀中之危,還須得從荊州動手,今,那諸葛亮已將荊州主力儘皆西調,其州中空虛,我軍如果以一支奇兵走宛洛古道殺進南陽,必可逼得劉備調關羽所部回援,那關賊雖勇,也略有武略,然,倒是個剛愎之輩,能夠妙策破之,一旦關賊兵敗,荊州震驚,劉備惶急之下,定會急招諸葛亮所部回師,如此,蜀中之危不解自解矣。”
“嗯,仲治所言不無事理,然,我帝國當然略有困頓,那幫賊子一樣在苦撐著,現在我軍多對峙些光陰,來日賊子們要想規複元氣便須得更多的時候,且待春耕後再行退兵也就是了。”
“啟奏陛下,巫縣急報已至,請陛下過目。”
公孫明早前也不是冇想過兵進南陽,從側麵奇襲許昌,題目是宛洛古道狹小崎嶇難行,雄師隊難以展開,更加費事的是易守難攻的伊闕關現在還掌控在荊州軍的手中,要想南下,一場惡戰自是不免,有鑒於此,公孫明終究還是冇分兵南陽,不過麼,玩上一手圍魏救趙的把戲倒是無妨。
“微臣遵旨!”
“兵進南陽麼?嗯,朕看可行,元直可願去走上一遭?”
“嗯,元直、仲治,二位愛卿都先看看好了。”
龔都部下諸將都是他在黃巾軍中的熟行下,彼其間都已兄弟相稱,於宴飲之際,自是冇啥忌諱,一世人等各自摟著搶來的民女,肆意狂歡著,更有性急的,竟是公開就宣淫上了,全部大廳中一派的烏煙瘴氣,正自癲狂間,冷不丁卻見一名渾身大汗淋漓的報馬急倉促地從廳外狂衝了出去,衝著龔都便是一個單膝點地,緊著稟報了一句道。
熬了一冬下來,可貴一個陰沉的好氣候,中軍大帳中,批累了摺子的公孫明剛想著去帳外活泛一下筋骨,就見公孫冷已疾步搶進了帳中,衝著公孫明便是一禮,緊著稟報了一句道。
四萬步騎雖是少了些,可有鑒於己方騎軍的強大,徐庶自是並不擔憂有兵敗之虞,昂然便應了諾……
兵進南陽隻能是一旅偏師,另有能夠會遭曹、劉聯軍的四周圍殲,困難無疑極大,但是徐庶卻並未有涓滴的含混,朗聲便應了諾。
漢末時,伊闕關為張繡所轄,自張繡降曹以後,便為曹軍所掌控,然,前年為皋牢劉備一併對抗大燕帝國,曹操將半個南陽郡讓給了劉備,自而後,此關便歸了劉備,偏將軍龔都率三千步兵屯於關中,大肆征調民壯補葺城防工事,並在龍門山頂上築一軍寨,屯兵五百,與關城相互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