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休戰乃還[第1頁/共2頁]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黎開彷彿俄然明白了兵分三路分派任務之時,齊暄為何不顧重傷拚了命也要親身披掛上陣,混入敵營,乘機而動。除了甲士本身為國效死的看法裡,另有火線嫡親的殷切期盼,若不能建功立業班師而歸,起碼也要戰死方休,馬革裹屍乃還。
“不過這麼多年疇昔了,我們不時看著打門前顛末的整齊兵列,就如同又一次看著本身孩兒普通。”婦人擦擦眼角幾乎跌落的眼淚,端起木盆:“倘若當時我的兒子傷重之時也能被人如此救治,也許…唉,生,盼望著能多見他們幾眼,死,也但願他們能死在疆場之上,大抵,這就是命。”
“他們有事出門去了,留我看家。”
“隻是略知一二。”黎開謙善道:“若真論排兵佈陣,阿誰受傷的年青人纔是佼佼之輩。”婦人還模糊記得,黎開她們三人敲開自家院門,本身實在被嚇了一跳,齊暄當時的環境已經不容悲觀,血汙渾身,認識全無,恐怕隻比死人多了一口氣罷了。
“實在,那晚我們真不是用心見死不救。”婦人說著,麵色上有些難堪,回想起前塵舊事,很有傷懷之感:“我和老李有兩個兒子,如果現在還在,恐怕也和你們同業的這幾個孩子,邊邊大了。當時戍邊開荒,到處都在尋青年壯丁,老邁剛及弱冠,老二年僅十歲有三,都受招參軍,如果不是為了離兒子近些,誰情願來這苦寒之地。”說著,眼眶微濕。
婦人看黎開知書達理,很好說話,搭完衣服也湊過來與她嘮著家常:“女人,看你文文弱弱,倒也懂兵禮之法?”黎開麵前擺放著一幅地形與行軍線路圖,剛纔她圈圈改改之處,恰是此次幾報酬解內憂內亂,兵分三路所選的參據之地。此中一處,便是幾十裡外,邊防哨所地點,婦人不求甚解,就覺得黎開在紙上談兵。
黎開坐在院中,一手抵額,一紙信箋,筆提起來又落下,心中不如看起來那般安靜。中年婦人搬著剛洗濯好的衣服,在天井中搭起了一溜晾曬便條,披髮著陣陣暗香。
光陰的流逝,嫡親的拜彆給婦人兩鬢,多添了幾分斑白,如同隆冬初雪落地,又彷彿春季裡的第一道霜,黎開回想起那晚的氣象,開門當時,兩位已過半輩的父老看到借宿的幾人,眼中彷彿更多的,是對舊事的不堪回顧。
“饒是餬口苦些,起碼,我們也會有個月朔十五的盼頭,誰知,來年的正月,我們伉儷二人送走了兩個活生生的小夥子,接回的,倒是兩具冰冷,渾身血汙的屍身,就像那一晚的你們一樣。”
比年的交戰與流浪,形成了無數的家庭悲劇,讓白髮人送黑髮人,有多少像老李家伉儷二人跟隨親人闊彆故鄉,最後也是一柸黃土結束了生命的持續,也埋葬了這平生的希冀與盼望。曾經的車水馬龍,烽火過後一片淒清,常日裡的母慈兒孝變整天人永隔,為了守住一方的安好,軍將兵士義無反顧地投身火線廝殺,而他們背後的這些人,誰又該為他們的落空而有所了償。
晚風帶著皂角洗濯過後的淡香,溢滿了全部院子,時候彷彿也沉淪此方溫存,健忘了前行。一隻金蝶在黎開首頂迴旋了好久,洋洋灑灑地閃動,美過了天上的繁星,月上西稍提示著人間萬物深夜已至,寅時三刻之時,烽火硝煙將起,隻是此次不會再為誰出征,而是讓那些心有牽掛與顧慮他們的人,有機遇安然回到其器重之人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