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修佛苦,禪作珠[第1頁/共1頁]
“老衲幾世功德,倒也與這念珠乾係密切,我們就從它提及吧。”老方丈縷了一把垂到前襟的髯毛,比露離未剪鬚髮之前,還要長。
諸菩薩問:雲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雲百八,故知是約頃刻而為三世也。既以情認識三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雲集起名心、籌量名意、彆著名識。意三既爾,故使所依五根亦爾。三世三個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無妨。”慧遠禪師還是那一副平靜自如的模樣,話語間彷彿能感到他與之前比擬,心生了些許安撫之情,彷彿成竹在胸。
老方丈微微一笑,用手指了指本身:“他們想要的,在這裡。”見世人有些不明就裡,將腕上的纏珠取下,放於掌中,細細揉搓,欲持續開口言明,但看大師的重視力,放在本技藝中念珠上的不在少數。那也不知是甚麼材質的珠子,盤玩之久竟顯得晶瑩剔透,不似凡物。
見到江拾燈一家臨時團聚,幾人的心結老是能夠放下一部分。
“十界無不性具善惡,若說所持念珠上有108顆的話,大師胸前掛珠,便有一千零八十顆,是也不是?”黎開聽完問道,之前在書中曾經看到,少有高僧,可佩帶千數掛珠,本日一見,算是開了眼界。
老方丈將手中的念珠遞與世人旁觀,他這串念珠是由菩提子串連製成,有108顆,加上佛頭,共串記了112顆晶瑩奪目的菩提之子。佛教說,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使身心能達到沉寂的狀況。
“到底賊人覬覦雲間寺何物,乃至如此相逼。”
再看方丈脖子上的掛珠,怕是一千顆也不止。
“主持有禮。”黎開恭敬地深作一禮,其他人或者點點頭或者拱手,大師也算是相互熟諳了。
程煜黎開走在最前,露離良辰稍後跟從,全來到了柵欄跟前。老主持初下密洞,拉著蘇夢蓮母子在角落中察看,以肯定來人是否安然之時,目光流轉到黎開身上就再也冇法轉移開,心中當下有了計算。
“《續高僧傳》有講說,隋唐期間的道綽大師,惹人們拿著念珠持送三寶名號,也稱其為‘拴馬索’,隱喻民氣慾念如同疾走的野馬,邪念紛飛,頃刻不斷,手持念珠,就像是節製了栓馬的繩索,可用來停止妄念,同時,念珠可記錄施善功德,是以修行者都有蓄力念珠作為必備法物。特彆念珠以修淨土唸佛法門和修密持咒最所常用,手持念珠隨時誦唸以增定力,以生聰明,非論唸佛持咒要曆曆清楚,身心專注,統統放下。”
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又如經中所言:
“我們之前已經通過故交之口得知雲間寺內產生之事,隻是目前另有一事不明,分歧當講之處,也請主持方丈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