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 殿試 (下)[第1頁/共3頁]
望著黃綢托盤中,平鋪相疊的十份試卷,趙禎的表情有些衝動。固然這已經是官家第十幾次閱捲了,但想一想一代代名臣就如許從本技藝下踏入宦途,開啟他們的光輝人生,締造出一個空前富強的大宋朝,趙禎總感到非常的光榮。
二位詳定官從速上前請罪,宋祁解釋道:“微臣覺得,這些文章才華縱橫,有少年之鋒銳,恰是朝廷緊缺之新血。”
但如果詳定官以為,初考、覆考的鑒定都分歧適,也能夠彆於另立等次。以是這二位究竟上就是殿試的主考。
以是在宋祁看來,那蘇軾的文風必定暖和。陳恪則鋒利敢言,他就秉著這個標準,儘選了些直言敢諫的卷子。
此中第一等謂學問優長,辭理精純,出眾特異,無以比倫者。
“這又不是‘直言極諫科’……”劉敞不由嘟囔道:“你這是給官家添堵……”
~~~~~~~~~~~~~~~~~~~~~~~~~~~
次日拂曉,官家在崇政殿升座,考官們分擺佈列班,皇城司侍衛將全數考卷抬到殿中。宋祁呈上選出的非常佳卷。此時統統的卷子,包含這十份佳卷都冇有拆開彌封,誰也不曉得哪份卷子是誰做的。
第三等謂藝業可采,文理俱通者。賜進士出身必須三等以上。
另有個題目就是,那份官家禦覽過的卷子,在不在這二十五份卷子中?如果最後冇有呈上去,官家必定會不悅的。
“呈上來。”趙禎招招手,劉敞便將他中意的幾份卷子,呈到了禦前。
五郎落在了三甲,不過看看和他同在三甲的程顥,另有甚麼不對勁的呢?
貢士們的考卷送到彌封所後,先由排編官半數,同時糊住姓名籍貫欄,再取《字書》中幾個字的偏旁,分解一個誰也不熟諳的字,作為每份考卷的代號。將試卷依序排好後,交封彌官鈔繕訂正,由點檢官查抄試卷無誤後,進士科的試卷送交進士考校所;諸科的試卷,送交諸科考校所。
官家普通環境下都承認閱卷官製定的名次,隻作個彆竄改,決定名次後再拆開彌封,但是拆封後另有能夠變動名次,主如果變動狀元的人選。天子有這個特權,從通盤考慮作出最後的調劑,不過這類環境是極少產生的。
“嗬嗬,我們詳定官,雖號稱主考,但不過是為官家代選,當然要以聖心為主了。”宋祁說著,又把一份鋒利的卷子排到了前十。
然後把鑒定的等次封上,送交覆考所,由覆考官再次閱卷,兩天後,覆考所將所定的等次呈交詳定所,由兩位詳定官,尚書禮部侍郎宋祁和知製誥劉敞,將初考官所定的等次揭開,與覆考官所定等次比擬較,若二者分歧,則順次奏聞。若二者有不同,就再核閱試卷,或者按照初考官所定,或者按照覆考官所定。
趙禎拿起最上麵一份,直接找到《民監賦》,便見開篇破題是‘運啟元聖,天臨兆民,監行事覺得戒,納斯民於至純。’神采便完整緩了下來。當他讀到‘運啟元聖’時,動容感喟曰:“此謂太祖。”讀至‘天臨兆民”感喟曰:“此謂太宗。”
但這並非最後的名次,因為另有一次針對前十名的口試,又叫小傳臚。
宋祁卻執意要把陳恪的卷子找出,他一份份細看筆墨,試圖把懷疑人全都包含出來……本屆會試,一共有兩篇《刑賞忠誠之至論》論名聲大噪,一個是眉山蘇軾所作,另一個是青神陳恪所作。這兩篇文章已是廣為傳播,宋祁也曾看過。他曉得前者講仁恕、後者**治,恰好唱的是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