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王心術[第1頁/共10頁]
科普完,說點彆的。
“可聖上卻未將此前的旨意收回,聖上留了一手,以金口玉言為名命黃淵回府接旨,並奉告他傳旨之人雖到了尚書府,但並未宣旨。他且將聖旨接了,不必張揚,待亂事停歇,自會有新旨賜下。聖上還道:‘百善孝為先,愛卿乃孝子,順服母意固然無錯,但法理情麵貴在有度。卿乃一家之主,父老不免有胡塗之時,愛卿該斷時當斷,彆總愁眉苦臉哭哭啼啼的!朕六歲即位,二十七歲親政,難事說不完道不儘,這不剛大婚就被卿等聯名逼著選妃?逼得朕放下國事來問臣子的家事!愛卿可知江北、嶺南、吏治、水患諸事壓得朕夙夜難眠?朕若如愛卿這般愁眉苦臉哭哭啼啼的,滿朝文武隻怕要看朕的笑話。事兒得一樁一樁的辦,急也莫可何如,無妨當斷則斷,尋法解之。’你聽聽,聖上這一番話說得是推心置腹情深意切,黃淵是文人,怎能不深受打動?他是痛哭不起,當殿悔過,掩麵出宮,閉門思過至今!”
皇後這回隻下了嚴查篷船的旨意,雖不知是何啟事,州官們卻不敢擔擱,隻好奉旨去查了。
這一等,一向比及日上三竿。
內侍又宣督察院左都禦史進殿,人進殿以後也約莫半柱香的時候纔出來,出來時一樣是羞於見人,掩著麵出了宮。
八府推測了聖上不會等閒讓步,卻冇推測聖上的態度如此倔強。
這時,殿門俄然開了!
少見官府查案如此迅疾,百姓不由喝采獎飾。
但而後,立政殿內皇後授業時,刑曹高低再無對峙之舉。官府最頭疼碎屍案,新案子都難破,更彆提時隔數月的案子了。這開初不知是發於汴州還是淮州的案子,最後跨江查相稱州,皇後遠在宮中竟把這樁難案給斷了,刑曹高低自此也算是服了皇後。
當年如此,本日也是如此,可每次被捐軀的都是她。
手劄取英睿皇後天下無冤之誌,禦賜名曰《無冤錄》。
此乃後話。
“嗯,聖上已命國子監手抄拓刻,入秋便可刊發至各州縣,以供處所官吏斷案時參習之用。”
何初心抿著唇,淒怨不甘和淚湧出,扭頭奔出了書房。
揚州刺史嚴遵出巡時見一個婦人在哭喪,哭得並不哀痛,因而感覺蹊蹺。婦人說她的丈夫死於火警,嚴遵就命人將屍身運到府衙,對衙役說:“好都雅守,看看屍首有冇有不平常的事產生。”
船伕一招認,刺史就命衙差將贓銀和凶器從船伕家中搜了出來,連同供狀一起上呈刑曹。
此人每隔三日必至茶社,與學子們辯議時政,目光之出色,觀點之精到,諸學子不及,誠服之至。每到白卿至茶社議政之日,茶社表裡老是人滿為患,內裡學子滿座,內裡彼蒼生堆。百姓不懂朝政,瞻仰的不過是賢士的風華罷了。
“都怪祖父,當年冇敢賭。”何善其看著何初心,悔之晚矣,“當年,祖父擔憂元黨勢大,聖上勢單力孤難以成事,想著就算他的大業真成了,後宮當中也會有我們何家女的一席之地,誰想到他會遇見當今皇後……唉!你那日也進過宮了,這些日子也瞥見了,聖上是鐵了心不選妃,你也該斷唸了。明兒祖父便請官媒到府上來為你議親,禦賜金匾雖還未掛上,但何家已算是位列侯爵了,滿朝王謝望族的公子給你挑,定能挑一門好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