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318章 忽必烈大叔的封賞[第1頁/共5頁]
一個月以來,鎌倉幕府做了大量的戰役籌辦。
在把握實權的雄師人們看來,關東的首要性,遠勝於關西。鎌倉城的首要性,也更勝於京都。
同一天,李洛的第一份奏章,顛末十天以後,終究送到多數。
緊接著,北條時宗又接到軍報,元寇並冇有來鎌倉城和江戶灣,而是直接在伊東半島登岸,往富士山的方向行進。據探馬察看,元寇登岸的兵力,有七八萬人,此中馬隊近兩萬!
樞密副使伯顏說道:“主子收到奏章軍報,就查了李洛的官檔。他是江華島人,以高麗四品虞候的軍職出征,帶的兵隻是江華海軍和江華鄉勇,卻能臨危受命,轉敗為勝,的確是小我才。”
這不止是竄改敗局,開疆拓土,也是挽回了元廷和天子的顏麵啊。
忽必烈蒼狼般的頎長眼眸再次掃了一遍李洛的奏章,說道:“這個李洛,是不是高麗李簽的侄子?”
雄師人們紛繁按刀嗔喝,殺意沸騰。
半天下來,幕府雄師空有那麼多人馬,卻被蒙古馬隊折騰的夠嗆,光被射死的步兵,就不下千人。
幕府不但命令抽調每一個軍人,每一個地侍(足輕),還要求統統人都捐募賦稅,鐵器,馬匹。
“儘滅元寇!”
北條時宗不曉得的是,就在他緊鑼密鼓的總動員之際,李洛的征東雄師已經出動了。
出征的前一天,李洛再次給多數上了一道奏章:
“朕早說過,我大元鐵騎,如何這等不濟。哼,莫非日國覺得隔著大海,就以為朕的鞭子抽不到他們的腦袋麼?但是明天,朕的鞭子已經抽到他們臉上了。”
實在也普通,元軍征討陳氏越國(安南)時,安南也一度大暴兵,動員幾十萬軍隊和元軍死磕,終究保住了社稷。冇事理安南能做到,氣力更強的日國反而做不到。
來自日國征東軍的軍情奏報!
“臣李洛再奏聖君陛下……軍情如火,與其困守九州島,不如以攻為守。臣遂於玄月十八,率數萬疲兵冒死北上,攻打日國關東……然敵軍十倍於我,或恐再難拜見聖主,唯肝腦塗地,馬革裹屍,揚我大元天威於異域……”
“伏請朝廷速發偏師急援,不使前功儘棄……日國驕狂難治,民風尚武,若無數萬蒙古精兵,勢不能治……”
京都被元寇攻陷又如何呢?就算朝廷被元寇一鍋端,不是另有幕府麼?歸正皇太子和幾位親王都在這,神國皇統斷絕不了。並且關西多山,倘若元寇真的攻打京都,還能遲延光陰,讓神國雄師籌辦更充分,到時打敗元寇,奪回京都就是了。
然後,蒙古馬隊完整疏忽漫山遍野的幕府雄師,在覈心不竭放箭滋擾,吼怒來去,放肆至極。
這封奏章的意義說白了就是表忠心,要救兵,催促忽必烈大叔先派點兵馬來幫手,再發雄師一舉毀滅日國。
為何不進犯柝近的日國京都?因為日國雄師現在雲集關東,倘若打關西,幕府完整能夠忍痛不管,持續在關東堆積兵馬。
“儘滅元寇!”
玄月二十五日,兩軍前鋒終究在富士山之東遭受。蒙古色目馬隊二話不說,上萬馬隊一個衝鋒,就滅掉了數千騎術陌生的日國馬隊。
而北條時宗最擔憂的是,在第二批動員完成之前,九州島的元寇就來主動攻打本州,那必將會影響動員令的履行。
滿殿的貴族大臣,一起跪倒,紛繁慶祝天子,說大汗福澤萬裡,威加海內,現在再下一國,直追太祖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