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952節 十國來朝,飄了。[第1頁/共5頁]
萬國來朝啊。
就連進貢的東西,也都一樣,明顯是籌議好的。
“媽蛋!”大唐皇後惡狠狠的看著惡作劇的大唐天子,咬著銀牙就撲上去,將天子的腦袋往水按。
李洛的數量,的確翻了十倍。
天竺文明是一個陳腐的大文明,還是獨立於東西方的大文明。大唐總要給這個陳腐文明一些儲存空間。
當一個民族文明成為獨一的,那麼就不再強大,不再優勝,而必定會成為一個悲劇。
李洛先是表白了修史的立意,算是定下了修史的基調。
本來,半年前恒北都護府的唐軍結合梁、衛、理三國,在陳淑楨的統帥下南征,策動了“耕牛戰役”,大敗天竺中部南部的六國聯軍。
“不過,《元史》之大立意,要闡述其殘暴蠻橫,不尊天道,倒行逆施,變夏為夷之惡。不管本紀還是世家列表,都要秉筆挺書,不要為其美化諱飾。”
“另有,朕的要求,你奉告六國使臣。如果他們敢不承諾,就不要覲見了,疆場再見分曉便是。許不準在爾等,戰不戰在大唐。”
“禮部,不管是宋衛梁理四國,還是天竺六國使臣,必然要以禮相待。宋衛梁理屬中原聯盟,大唐諸侯,對他們倒是不消太客氣。可對於天竺六國,就要多些耐煩。他們不但是來稱臣進貢的,也是大唐的客人。”
禮部尚書笑道:“陛下這話,還真是對他們刻薄。這些牛,他們必定給得起。如此一來,我大唐每年輸入耕牛二十餘萬,就能大大減緩耕牛之急。不出七八年,大唐就再也不缺牛了。”
李洛分出三份給側麵的崔秀寧,本身也拿出一份看起來。
策動耕牛戰役的目標,當然是為了牛。但是每三年每國才一萬頭,打發叫花子麼?
崔秀寧亮晶晶的眼睛一眨不眨,如同在砥礪一件脆弱的青花瓷那樣,謹慎而又和順的潤色著男人的髯毛,清眸中的那種神采,彷彿在打量著本身的作品而對勁。
不但海宋、梁國、理國、衛國這四箇中原聯盟的諸侯國進京朝賀,就是被打服的中部南部天竺的六個王國,也派了使臣來洛陽。
林必舉笑道:“啟稟陛下,百官曉得高原苦寒,龍體辛苦。為了體驗君父之苦,百官們都不肯意穿裘衣驅逐陛下,以表示忠孝之心。”
“那就先修《宋史》!”李洛一錘定音的說道,“兩宋三百多年,承前啟後,青史當知其重。《宋史》務需求修好。”
“《遼金西夏史》也要好好修,大立意是和同為一家,要追溯三國泉源,俱為中原一脈。也要闡述其興亡得失。”
“陛下,十國使臣,已經都安排在驛館了。此中新建的衛國,是衛王趙顯親身來的。”禮部尚書吳鎮樓奏道。
東歸的唐軍,隻要四萬人。其他的好幾萬兵馬,不是駐紮在穆州(衛藏地區),就是駐紮在源州(青海)。
但是本日,寒冬臘月,朝臣們竟然冇有外套裘衣,委實令天子不解。
“謝陛下!”百官謝恩,卻冇有遵旨散去,而是浩浩大蕩的簇擁著李洛進入洛陽。直到天子回宮,百官才抖抖索索的散去。
隻是,六國本身,並不曉得罷了。
李洛轉過身子,把後背亮出來,“此次也幸虧我親身去,不然換個大將,一定能返來。劉衛泰這麼年青,也差點掛了,昏倒了幾天。”
“遵旨。”吳鎮樓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