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河東之謀[第2頁/共3頁]
如此想著,明月彷彿化身為《大西洋帝國》裡和禁酒法案鬥智鬥勇的私酒販子,直到廬陵君在他耳邊的話語,纔將他從深思中拉了返來。
……
廬陵君也不無遺憾,接著往裡先容道:“除了史乘外,凡是圖書文籍,藏室均有收錄,魏韓的翰劄也流落彙集了很多。長安君要尋的河東文籍、輿圖,想必也能尋到,就是不知要破鈔多少時候……”
總之,在秦國占據安邑,設立河東郡後,秦軍的鋒芒,便完整逼近了韓國的平陽、上黨,同時與趙國太原郡毗鄰,乃至另有過幾次從河東越太行,進犯趙國本土的傷害行動。
廬陵君趙通卻喊住了他,獵奇地問道:“長安君如何俄然對河東感興趣起來了?那可不是我趙國國土,而是秦國郡縣啊!”
他認識到,想要完美履行這個打算,釀造、私運、發賣全部環節都交給呂不韋這頭中山狼是絕對靠不住的,最好還是先獲得一塊實實在在的封土,在本身的領地上乾私活才氣讓人放心!
這些處所固然與本土相分離,其乾係卻好似身材和手足一樣,手足被虎狼吃了,本體又能活多久呢?安邑複入秦,則魏遂不複振,秦人既得安邑,乃謀韓之上黨,得韓之上黨,再圖趙國太原……這是一個得隴望蜀的循序漸進過程。
采光極好的文籍藏室內,白髮蒼蒼的藏室史恭敬地稽禮後,便帶著幾名助手倉促去尋覓他們索要的圖籍去了,隻剩下一名嚴峻兮兮的小吏接待二位台端光臨守藏室的公子。
這個機遇,不必做王、相、大將軍,也能辦到。
特彆是河東!作為一個歸化不過一代人的新郡,那邊必然另有一些連鹹陽君臣也冇法完整把握的處所權勢,必然另有對秦律不適應的桀驁不馴者,必然另有因為不肯為秦民逃到本國,日思夜想回到故裡的逃亡者……
“來到此處,才明白甚麼叫史筆丹青。”
他怕明月嫌少,解釋道:“河東畢竟並非我趙國郡縣,自從秦國設河東郡後,更是梗阻關隘,不準商賈自在通行,故而近年來對河東的圖籍彙集甚少。”
河東,便是黃河龍門以東地區,便是後代的山西西南部。各國史乘均記錄,“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唐虞夏三代的核心地區都在河東,也難怪《禹貢》裡將當時還包含河東的冀州,列為九州之首,同時也是天下當中,直到周朝,“天下當中”纔跟著政治中間的轉移,移到了洛陽地點的豫州去。
“本來如此。”
“秦國商鞅變法,稅重抑商,酒價十倍於本錢。《秦律》禁用餘糧釀酒,沽賣取利。全部秦國,酒價貴如金玉,但是數十倍的利潤能讓人猖獗,數百倍的利潤能讓人落空明智,禁酒越嚴格,私運的利潤就越高。我不信秦律秦製,真的能將全部國度打造得跟鐵桶似的,油潑不進刀砍不破!”
比及三家分晉後,趙國的國土位於後開辟的太原、東陽,河東就被韓、魏朋分,韓國獲得了平陽,魏國則獲得了昔日的晉國主體,魏文侯、魏武侯以安邑城為都,那是魏國蒸蒸日上的光陰。
可惜時過境遷,跟著魏惠王遷都大梁,跟著河西、上郡、河外的連續喪失,河東也從魏國的中間變成了一塊西部飛地,隨時隨地處於秦軍的鋒芒之下,一旦秦魏交兵,安邑常常很快被包抄,還幾度淪陷。終究,顛末反幾次複幾十年的爭奪,在秦王稷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秦派大將司馬錯打擊魏國河內,迫於壓力,魏王流著淚,主動獻出了舊都安邑、這是秦國終究完整占據河東郡的標記,也是魏國一落千丈的標記,若非厥後幾年魏國走了大運,占據了宋地,彌補了大片國土,魏國早就淪為連韓、燕都不如的三流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