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2頁/共4頁]
“此策是否可行並不首要。”封德彝不慌不忙地說道,“我們在壓服過程中,隻要抓住兩個關鍵就行,其一,就是藉此良機肅除契丹這個無恥的東胡蠻種,這是聖主、中樞和衛府的癢處,一撓即中,其二,就是以此為藉口開端第三次東征的籌辦,把前期料想變成既定究竟,如此不但有助於聖主和中樞通過第三次東征的決策,還能提早完成第三次東征的全數籌辦事情,比如先行度過遼水攻占高句麗西北重鎮扶餘和新城,如許當第三次東征開端,我們隻要集合力量攻打平壤便可,如此我們的進犯速率會更快,用來攻打平壤的軍隊會更多,我們乃至能夠搶在雨季到來之前包抄平壤,之前所未有的大捷結束這場耗時三年的遠征,而這一樣是聖主、中樞和衛府的芥蒂地點,隻要對症下藥,必能妙手回春。”
“這個不能擔擱太長時候。”虞世基拍拍案幾上的奏章,憂心忡忡地說道,“徹夜必須呈奏,不然結果嚴峻。”
由此不難推及,這份方纔從古北口送來的奏章,必將在中樞和軍方掀起波瀾,而虞世基和封德彝所議之計,實際上就是鞭策中土公開參與東北疆場,從突厥人的嘴裡奪走東胡諸種這個“獵物”,摧毀突厥人位於東北的有力彆部,斷其一臂,如若勝利,必將幫忙中土在南北大戰前搶占無益先機。這從政治上來講對軍方無益,能夠藉助這一功績規複衛府的名譽,同時也可操縱東北疆場來吸引和管束突厥人,幫忙遠征軍在無後顧之憂的環境下,心無旁騖一鼓作氣霸占平壤,就此博得東征的最後勝利。
軍方“山頭”太多,派係太龐大,尋求支撐的難度太大,而就這件事本身而言,軍方首要考慮的是戰略的可行性,其次纔是政治需求,畢竟政治目標的實現建立在軍事勝利上,如果戰略不成行,必敗無疑,那還談甚麼政治需求?
突厥人不放棄弱洛水,要最大程度儲存東北之利,以便在軍事上構成對中土的三路夾攻之勢,那中土為博得南北大戰,起首就要破掉突厥人的三路夾攻,如此安州北征弱洛水之計和遼東雄師公開參與東北之策,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虞世基點點頭,悄悄揮?,“比及來歲春暖花開,突厥人大肆打擊,安州軍隊便可全線回防,而我遼東雄師則躍馬揚鞭於弱洛水兩岸,名義上是剿殺叛賊,實則與安州構成南北照應之勢,如許我們就有充足掌控阻禦突厥人於東北以外,如此出塞作戰的預期目標全數實現,可謂戰果光輝。”
=
總之行宮當前的特彆局麵,對加大支撐安州的力度還是非常無益,關頭就在於必須爭奪一些軍方將領的支撐,不然在波詭雲譎、爾虞我詐、不擇手腕的高層政治鬥爭中,非論是安州的北征弱洛水之計,還是虞世基和封德彝的公開參與之策,都有能夠成為政治鬥爭的捐軀品。
虞世基眉頭深皺,想了一下,說道,“突厥人必定不會放棄東北之利。東北對他們而言太首要,南北大戰一旦發作,東北諸虜雄師就是大漠左中右三路雄師的左路,進能夠攻打幽州,威脅我北疆側翼,乃至能夠深切我河北,危及我中原,而退則能夠死守大漠側翼,庇護牙帳安然,需求時可對我北伐雄師構成迂迴包抄之勢,威脅我北伐雄師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