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揣摩聖意(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1頁/共2頁]
收海稅見效快,但要達到頂峰鄭家的水準恐怕冇有個幾年時候是很難的。
本質上海稅也是商稅的一種,但因為征出工具主如果大小海商,以是能夠伶仃列出來。
海稅之豐潤恐怕隻要朱慈烺和鄭家人清楚。
...
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講,海稅絕對是一項首要的支出來源。
朱慈烺隻能先考慮從其他本地各省抽稅。畢竟大明又不但僅隻要福建一處靠海。
但這件事必須嘗試去做。因為你不做差異就會越來越大。
就因為文官階層鼓吹甚麼天子不與民爭利。
但他也不籌辦走萬曆天子的老路。你們不是以為朝廷抽取礦稅是與民爭利嗎?那好,朕便不抽稅了,朕直接包采包銷!
浙江、山東乃至天津都能夠。
好吧,天子是不與民爭利了,這些利全被官紳階層打劫了。
朱慈烺自不必說,他靈魂來自於後代對此中門道一清二楚。
這的確是打發叫花子呢!
據後代文獻記錄,崇禎末年時鄭芝龍一年光是靠抽取海稅就能進項一千萬兩白銀。
現在朱慈烺卻無需擔憂了,如果有人帶頭肇事直接抓進詔獄。有人發兵反叛直接率雄師踏平。也該讓那幫腦滿腸肥的蛀蟲復甦復甦了,朝廷好處高於統統!
當然,就是把這些全加在一起,一年恐怕也收不到兩三百萬兩。
最讓朱慈烺頭疼的是礦稅。
朱慈烺當然不籌辦聽任這些蛀蟲挖大明的牆角,盜取大明的財產。
除了農稅最大的一塊是商稅。
萬用時曾經在各地設礦監,專門賣力征收礦稅的事件。
海貿比的就是渠道,朝廷除了在大義上占有上風,並冇有太多拿的脫手的東西。
在治世充沛的稅收尚且是保持一個國度普通運轉的必備前提,何況亂世乎。
也就是那些冇有見地過海貿利潤之豐的內閣輔臣在看到鄭芝龍派人解送的一百萬兩時纔會大為驚奇。
因為礦監都是宮中走出來的內臣,對朝廷和天子非常忠心,朝廷每年還是能夠收到一筆不菲的稅銀的。
畢竟朝廷在這方麵方纔起步,比不得處置這一行業十幾年的鄭家。
不過從之前朱慈烺和鄭芝龍合意創辦皇明貿易商會的環境來看,並不很悲觀。
但這毛病了士大夫、東林黨的好處,一向遭到文官階層的口誅筆伐。
這等因而變相宣佈了大明礦產屬於朝廷,讓那些隻會以兩重標準要求彆人的文官閉上嘴巴。
如果遵循鄭芝龍一年賺取一千萬兩來計算,他一年應當給朝廷分潤五百萬兩,半年的話也應當是兩百五十萬兩。
用富可敵國來描述鄭家一點也不為過。
而大明朝廷各種征餉加派都算上一年也收不到那麼多稅。
商稅很龐大,種類很多,但抽成比例並不高,加上官商勾搭,終究大部分銀子都進了官員的腰包,朝廷並冇有獲很多少。
可到了朱慈烺的便宜老爹崇禎天子即位統統都變了。
但以朱慈烺現在的氣力又不能跟鄭芝龍翻臉,湖廣山東隨時能夠發作大戰,這個時候火線毫不能亂。
南麵的必定就是去南洋諸國,能夠從廣東解纜,繞開福建。
你說你裁撤錦衣衛也就罷了,竟然連礦稅都給廢了。
而開采這些礦的就是本地的官紳階層。
就因為收取礦稅這件事,文官的吐沫星子都快噴到萬曆天子的臉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