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4[第1頁/共3頁]
“既如此,那就這麼定了。”太後站了起來,對著中間的執筆官員道:“擬旨,鎮東將軍吳明英勇善戰,忠勇可嘉。在中西一役中表示不俗,現因功擢升為二品將軍,行中西總督之位。”
“以九段武者,穩定軍心,真正做到鎮守一方。”他咳嗽一聲,昂首看了一眼太後,慢吞吞的道:“這個端方也高祖定下來的。”
這下半截話纔是應有之意吧。固然吳明心態奇好,此時仍有些不忿。忍不住用眼角瞟了丞相一眼,就見對剛正舉著個笏板,一臉的公事公辦:“吳大人能征善戰,老臣當然無話可說,但年紀尚輕,冒然以中西總督之位賞之,怕是難以服眾。”
這自是題中應有之義,吳明還是行了一禮:“謝娘娘。”
他這個行動已是大為逾矩,太後卻彷彿不覺。乾脆的道:“這個好辦,那就在中西總督前加個‘行’字,讓吳大人暫懾總督之位。丞相,你感覺如何?”
朝堂上,大抵也就他敢這麼對丞相說話了。固然明知他是受太後唆使,但吳明仍向他投去感激的一瞥。隻是楊雄說完這些,又規端方矩退回武將班子中去了,並冇看到他這個眼神。
第二十二節
吳明心下嘲笑,兩隻狐狸開端設套了。但中西已在我手,任憑你們說得天花亂墜,還能飛了未曾?臨時看看你們說些甚麼。
“客歲廖賊鄙視朝廷嚴肅,太後下旨剿之。現在一年疇昔,廖青和大子廖勝伏法,其他二子一人聰慧,一人投降朝廷,朝廷可說大獲全勝。此次西征,近衛修建功甚巨,還望娘娘下旨嘉獎,以安軍心。”
吳明已與西北何家連成一氣,如再加其中西總督,在兵力上和影響上已是直追丞相,這對他威望就是個嚴峻應戰。太後天然看到了這一點,以是打一開端,就把皮球踢給了丞相。讓他來當這個出頭鳥,也好讓吳明清楚,他這個嶽父但是六親不認的。如此一來,才氣念著她的好。
楊雄出列,恭恭敬敬的道:“啟稟娘娘,前人常言,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當年大晉分崩立析,高祖揭竿而起,救萬民於水火。而起事之時,高祖也不過而立。”
聽到這裡,吳明舒了口氣。中西已在我手,看來兩人已知事不成為,並不籌算在這個題目上難堪本身了。那知他動機還未轉完,丞相頓了頓,話鋒一轉道:“不過……”
太後身子仰了仰,斜倚在禦座上,嘴角卻勾起一絲笑意,看著丞相道:“楊將軍說得很有事理,丞相覺得如何?”
太後笑了笑,又掃了其下一眾文武,清聲道:“眾卿感覺如何?”
這就是明天的重頭戲。戴稟話聲一落,統統人都低頭噤聲,尖著耳朵看太後如何說。金殿裡本來就靜,此時更是落針可聞。太後瞟了目不斜視的吳明一眼,淺笑道:“吳大人,近衛營是你一手帶出來的,西交戰事,多數也是你批示的。你說說,你想本宮如何賞你?”
總督之位,乾係實在太大,天然不能由太後口頭上草草說了算事。需求史部執筆細心潤色,廣發天下告之。阿誰執筆恭聲道:“是。”
吳明眼觀鼻,鼻觀心。沉聲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如何賞,賞多少,那是娘孃的事。微臣都將感激不儘。”
他頓了頓,又道:“楊家戍守北原州期間,戰事連綴,楊家男丁每戰於前,更是死傷慘痛。自高祖分封總督之位起,到李鐵讒諂先父之日終,總計九百一十三年,楊家共有一百三十四位家主,他們大多在死於交戰,得享不惑者不敷一半。以是微臣感覺,行軍兵戈首重天稟經曆,而與春秋無關。丞相出身軍伍,莫非連這點都不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