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1頁/共3頁]
《天香譜》是每個製香人都想獲得的上古奇書,從那邊來,已不成考。
“太太。”劉嬤嬤的聲音還是有點發顫。
安太太心機策畫起來,若這個於嬤嬤不在,這小嬰兒在本技藝中,如何養不就是本身說了算?大不了,拿了書,再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安太太已將保護與婢仆儘數遣到前山寺院中,宣稱要埋頭禮佛,任何人不得打攪,將本身關在後院香堂內。
安家祖祖輩輩都想看一眼此書,是以當年,安老爺纔不吝將本身最心疼的長女安懷素嫁給香家庶子。
門又再次翻開。
安太太的拳頭又捏緊了。
雪不知何時停了,萬籟俱寂,靜得劉嬤嬤聞聲本身心跳如鼓。
“那書呢?你帶了嗎?”
也不知是凍的還是衝動的,劉嬤嬤感覺高低牙齒不斷打鬥,聲音中帶著按捺不住的顫抖。
堂內隻在香案上燃了一支紅蠟,燭火如豆,那一絲黃亮的晦明,似略不重視就要被窗外潑墨的夜色淹冇。
是以對她來講,需求定奪的,隻是《天香譜》,值不值得她冒這個窩藏謀逆之犯的風險。
怎的這般響!
至安家第四代安葉亭中進士、點翰林,官至國子監典簿始,安家弟子似看到了另一條前程,不吝一擲令媛,求明師訪大儒,代代有落第,名利雙收,家世光輝。更成為本朝官商一體之家的表率。
安家不但是徽州府富甲一方的大師,更是江南道上盛名遠播的製香世家。
本年安家主母嚴氏,卻非得趕在這個時候進山禮佛。
安太太本就生得五官端肅,此時嘴角兩撇溝紋更添了嚴肅,語聲厲厲,麵色寒戾,讓伺到她身邊的劉嬤嬤心中不由一抖。
來人往前跨一步,走到屋中最明處,語聲一如剛纔安穩:“太太固然放心,老奴是從金陵來的,官家一時還查不到金陵去。”
“冇人跟著你吧?”安太太顧不得跟來人打號召,先脫口而出。
那“咚咚咚”,是馬蹄踏地的聲音!
於嬤嬤不滿道:“太太不消擔憂,安家若被連累,我們蜜斯也保不住,必不會所托非人。隻要安家不漏風聲,這件事情,便能讓太太安安穩穩帶到棺材裡頭去。”
有了此書,便如懷揣聚寶盆,代代繁華必是不愁的!
於嬤嬤冇有催她,悄悄看著安太太神采陰晴不定地變幻。
南邊因氣候潮濕,線香易受潮損形,故寺廟中常用佛香為竹簽香。但因竹簽會隨香燃燒,帶出異味,不敷純澈。
安家也是偶爾得知,此書在香家手上,怪不得,香家不但穩居香業之首,更代代為皇家掌管調香院。
為感激安家一片佛心,慈安寺特地在後山構築了客院並車馬道,專供安家人上香敬佛。
南北兩地的香業,根基由“香”“安”兩家朋分殆儘。
劉嬤嬤身後跟著的隻要一人,兜帽擱在腦後,暴露一頭盤成男髻的斑白頭髮,戴著四方巾,披著灰狐狸毛鶴翎大氅,懷中鼓鼓囊囊,裹著一團烏黑毛裘。
安家曆經幾代製藝,調合了香方,做出插手冰片且不易受潮的貴重線香,專供慈安寺。
慈安寺的後山,往年碰到這般大雪,早封了山。
“可安家本就是香家姻親,香家少了一個女嬰,安家多了一個女嬰,如何交代?”安太太終究開口。
想到此,她一顆心似火灼。
那鼓聲敲打著耳膜,“咚咚咚”,越來越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