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3)[第1頁/共4頁]
十仲春,秦梁州刺史吳漢為群羌所攻,帥戶二千還於枹罕。
庚戌,以廷尉王徽之為交州刺史,征前刺史杜弘文。弘文有疾,自輿就路;或勸之待病癒,弘文曰:“吾杖節三世,常欲投軀帝庭,況被征乎!”遂行,卒於廣州。弘文,慧度之子也。
得夏太史令張淵、徐辯,複覺得太史令。得故晉將毛修之、秦將軍庫洛乾,歸庫洛乾於秦,以毛修之善烹調,用為太官令。魏主意夏著作郎天水趙逸所為文,譽夏主過分,怒曰:“此豎無道,何敢如是!誰所為邪?當速推之!”崔浩曰:“文士批駁,多過實在,蓋非得已,不敷罪也。”乃止。魏主納夏世祖三女為朱紫。
己亥,魏主如幽州。夏主遣平原公定帥眾二萬向長安。魏主聞之,砍木陰山,大造攻具,再謀伐夏。
秦征南將軍吉毗鎮南□,隴西人辛澹帥戶三千據城逐毗,毗走還枹罕,澹南奔億池。
秋,七月,己卯,魏主至柞嶺。柔然寇雲中,聞魏已克統萬,乃遁去。
戊子,尚書右仆射鄭鮮之卒。秦王熾磐以輔國將軍段暉為涼州刺史,鎮樂都;平西將軍黮景為沙州刺史,鎮四平;寧朔將軍出連輔政為梁州刺史,鎮赤水。
三月,丙子,魏主遣高涼王禮鎮長安。禮,斤之孫也。又詔執金吾桓貸造橋於君子津。
秦王熾磐謂群臣曰:“孤知赫連氏必無成,昌險歸魏,今果如孤言。”八月,遣其叔父平遠將軍渥甲等入貢於魏。
元嘉四年丁卯,公元四二七年春,正月,辛巳,帝祀南郊。
魏主至拔鄰山,築城,舍輜重,以輕騎三萬倍道先行。群臣鹹諫曰:“統萬城堅,非朝夕可拔。今輕車討之,進不成克,退無所資,不若與步兵、攻具一時俱往。”帝曰:“用兵之術,攻城最下。必不得已,然後用之。今以步兵、攻具皆進,彼必懼而死守。若攻不時拔,食儘兵疲,外無所掠,進退無地。不如以輕騎直抵其城,彼見步兵未至,意必寬弛;吾羸形以誘之,彼或出戰,則成擒矣。以是然者,吾之軍士去家二千餘裡,又隔大河,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者也。故以之攻城則不敷,決鬥則有餘矣。”遂行。
山羌叛秦。仲春,秦王熾磐遣左丞相曇達招慰武始諸羌,征南將軍吉毗招慰洮陽諸羌。羌人執曇達送夏;吉毗為羌所擊,奔還,士馬死傷者什八九。
壬子,魏主還至平城,以所獲頒賜留台百官有差。
秦王熾磐還枹罕。
乙卯,帝如丹徒,己巳,謁京陵。初,高祖既貴,命藏微時耕具以示子孫。帝至故宮見之,有慚色。近侍或進曰:“大舜躬耕曆山,伯禹婚事水土。陛下不睹遺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穡之艱钜乎!”
夏弘農太守曹達聞周幾將至,不戰而走。魏師乘勝長驅,遂入三輔。會幾卒於軍中,蒲阪守將東平公乙鬥聞奚斤將至,遣使詣統萬垂危。使者至統萬,魏軍已圍其城;還,告乙鬥曰:“統萬已敗矣。”乙鬥懼,棄城西奔長安,斤遂克蒲阪。夏主之弟掃興先守長安,乙鬥至,與掃興棄長安,西奔安寧。十仲春,斤入長安,秦、雍氐羌皆詣斤降。河西王蒙遜及氐王楊玄聞之,皆遣使附魏。
冬,十月,丁巳,魏主發平城。
魏軍士有獲咎亡奔夏者,言魏軍糧儘,士卒食菜,輜重在後,步兵未至,宜急擊之。夏主從之。甲辰,將步騎三萬出城。長孫翰等皆言:“夏兵步陳難陷,宜避其鋒。”魏主曰:“吾遠來求賊,唯恐不出。今既出矣。乃避而不擊,彼奮我弱,非計也。遂收眾偽遁,引而疲之。夏兵為兩翼,鼓譟追之,行五六裡,會有風雨從東南來,揚沙晦冥。宦者趙倪,頗曉方術,言於魏主曰:今風雨從賊上來,我向之,彼背之,天不助人;且將士饑渴,願陛下攝騎避之,更待後日。”崔浩叱之曰:“是何言也!吾千裡製勝,一日當中,豈得變易!賊貪進不止,後軍已絕,宜隱軍分出,奄擊不料。風道在人,豈有常也!”魏主曰:善!乃分騎為擺佈隊以掎之。魏主馬蹶而墜,幾為夏兵所獲;拓跋齊以身捍蔽,決死力戰,夏兵乃退。魏主騰馬得上,刺夏尚書斛黎文,殺之,又殺馬隊十餘人,身中流矢,奮擊不輟,夏眾大潰。齊,翳槐子玄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