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3)[第1頁/共3頁]
張廷範至廣陵,楊行密厚禮之。及聞李璠來為留後,怒,有不受之色。廷範密令人白全忠,宜自以雄師赴鎮,全忠從之。至宋州,廷範自廣陵逃來,曰:“行密未可圖也。”甲子,李璠至,言徐軍遮道,全忠乃止。
升鳳州為節度府,割興、利州隸之,以鳳州防備使滿存為節度使、同平章事。
辛卯,葬惠聖恭定孝天子於靖陵。廟號僖宗。
玄月,朱全忠以饋運不繼,且秦宗權殘破不敷憂,引兵還。丙申,遣朱珍將兵五千送楚州刺史劉瓚之官。
十一月,時溥自將步騎七萬屯吳康鎮,朱珍與戰,大破之。朱全忠又遣彆將攻宿,刺史張友降之。
初,河陽節度使李罕之與河南尹張全義刻臂為盟,相得歡甚。罕之勇而無謀,性複貪暴,意輕全義,聞其節約力穡,笑曰:“此農家一夫耳!”全義聞之,不覺得忤。罕之屢求穀帛,全義皆與之,而罕之收羅無厭,河南不能給,小不如所欲,輒械河南注吏至河陽杖之,河南將佐皆氣憤。全義曰:“李太傅所求,何如不與!”極力奉之,狀若畏之者,罕之益驕。罕之所部不耕稼,專以剽掠為資,啖報酬糧,至是悉其眾攻絳州,絳州刺史王友遇降之;打擊晉州,護國節度使王重盈密結全義以圖之。全義潛發屯兵,夜乘虛襲河陽,拂曉,入三城,罕之逾垣步走,全義悉俘其家,遂兼領河陽節度使。罕之奔澤州,求救於李克用。
壬午,孫儒襲揚州,克之。楊行密出走,儒自稱淮南節度使。行密將奔海陵,袁襲勸歸廬州,再為進取之計,從之。
朱全忠遣其將丁會、葛從周,牛存節將兵數萬救河陽。李存孝令李罕之以步兵攻城,自帥馬隊逆戰於溫,河東軍敗,安休休懼罪,奔蔡州。汴人分兵欲斷太行路,康君立等懼,引兵還。全忠表丁會為河陽留後,複以張全義為河南尹。會,壽春人;存節,博昌人也。全義德全忠出己,由是經心附之,全忠每出戰,全義主給其糧仗無乏。
李克用以其將康君立為南麵招討使,督李存孝、薛阿檀、史儼、安然俊、安休休五將、騎七千,助李罕之攻河陽。張全義嬰城自守,城中食儘,求救於朱全忠,以老婆為質。
乙亥,上不豫。壬午,發風翔。己醜,至長安。庚寅,赦天下,改元。以韋昭度兼中書令。
昭宗即位,體貌明粹,有豪氣,喜文學,以僖宗威令不振,朝廷日卑,有規複前烈之誌,尊禮大臣,胡想賢豪,踐阼之始,中外忻忻焉。
蔡將石璠將萬餘人寇陳、亳,朱全忠遣朱珍、葛從周將數千騎擊擒之。癸亥,以全忠為蔡州四周行營都統,代時溥,諸鎮兵皆受全忠節度。
丁亥,以韋昭度為行營招討使,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副之,東川節度使顧彥朗為行軍司馬;割邛、蜀、黎、雅置永平軍,以王建為節度使,治邛州,充行營諸軍都批示使。
陳敬瑄、田令孜聞韋昭度將至,治兵完城以拒之。
趙德謓既失荊南,且度秦宗權必敗,壬寅,舉山南東道來降,且自托於朱全忠。全忠表請以德謓自副,製以山南東道為忠義兵,以德謓為節度使,充蔡州四周行營副都統。
十仲春,蔡將申叢執宗權,折其足而囚之,降於全忠,全忠表叢為蔡州留後。
仲春,朱全忠奏以楊行密為淮南留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