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攻打南京[第2頁/共2頁]
此時的南京當中,張勳統帥的清軍有江防軍步兵、炮兵、馬隊總20個營,王友宏巡防營10個營,趙會鵬巡防營5個營,兩江總督府衛隊1營,江寧將軍鐵良八旗步兵1營、馬隊1營,張勳在南京組建的臨時步兵20個營,總兵力約為三萬人。
張勳回到南都城內以後重新集結軍隊,並率軍8000餘人試圖奪回孝陵衛核心陣地和炮台,兩邊夜間苦戰一宿,聯軍傷亡慘痛。至天明時分,滬軍洪承典部與廣西反動軍趕到,將張勳所部再次包抄。張勳率軍突圍,再一次返回南都城內。
此役張勳所部陣亡3000餘人,被俘400餘人,丟棄大炮十幾門,與此同時,反動聯軍傷亡高達8000餘人,其首要啟事還是各部互不統屬,被張勳的清軍夜戰攻擊以後亂了陣腳,而後各部混在一起,乃至黑夜當中自相殘殺起來。如果不是天亮,如果不是滬軍和廣西反動軍的到來,恐怕反動聯軍傷亡更加慘痛。
孫逸仙以黃興作為南邊反動聯軍總司令,下達對南京的總攻,固然黃興作為一個屢戰屢敗的批示官被大師所詬病,但是黃興身上永久充滿著昂揚和永不當協的鬥誌還是傳染了大師。而後,反動聯軍兵分三路,南京反動軍(原北洋新軍第九鎮)徐紹楨部與南邊反動水兵構成北路軍,攻打烏龍山炮台與幕府山炮台;姑蘇反動軍劉之潔部、鎮江反動軍林述慶部做南路軍攻打雨花台,清除南京核心陣地。其他各省聯軍構成主力中路軍,打擊孝陵衛一代清軍陣地,三路合圍南京,再加下水兵在長江上巡查,南京必然一戰而下。
至此,南都城核心統統陣地全數落入反動聯軍手中,孫逸仙與黃興大為鎮靜,他們決定不顧頹廢與傷亡,抓緊時候霸占南京。
但是一旦反動軍下定決計以後,清軍的費事就來了。
徐紹楨見烏龍山炮台不戰而降,便一鼓作氣順著長江向上(西)行軍,到達另一處長江炮台幕府山炮台。幕府山炮台並冇有挑選投降,而是在統領的帶領下與蘇南反動軍苦戰,兩邊苦戰一夜以後,蘇南反動軍傷亡兩千餘人,終究霸占了幕府山炮台,清軍餘部撤出炮台逃到了南都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