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鬱林州[第1頁/共3頁]
黃鶴鳴拱手道:“明白了,在朝官,我會設法拉攏陳邦傅部下的這三個將軍。”
船隊在鬱林城南的港埠鎮下船,黃鶴鳴去與鬱林守將梁士奕談判。張時傑批示軍隊在港埠鎮建立營地。
“張時傑。”
黃鶴鳴:“是,梧州有來自廣州府的鹽,他們的代價比我們貴了三成,以是廣西大部分地區還是吃我們的鹽。”
“有這類事?”
鬱林至廉州的官道由橋而過。元朝在南流江上修了一座木橋,明朝永樂年改成石基木橋。萬曆三年(1575年)改建為石拱橋。
黃鶴鳴返來,同時帶來鬱林守將梁士奕的使者。守序此行並未打出燈號,梁士奕聘請張時傑去州城會晤。
船隊在定川埠分紅兩隊,10噸以下的船隻裝載食鹽上溯,張時傑抽500人沿官道北上,水陸並進。其他軍隊和船隻留守定川埠。
定川埠向上至鬱林州的航道更淺。定川江和羅望江彙入南流江,使得定川埠以下河道水質變大,通航前提較好。定川埠向上至鬱林州城的航道水淺,最大隻能通過10噸以下的船隻。廉州過來的船隊大多在定川埠卸貨,由本地載重幾噸的舢板船向州城轉運。
鹽是必須品,也是經濟滲入最首要的兵器。中國的食鹽區凡是也是盤據政權的權勢分彆首要根據之一。
近兩千年來漢族移民垂垂增加,在鬱林盆地砍伐叢林,斥地稻田。鬱林盆地陣勢較平,水流遲緩,水土流失減輕,河道淤積比較較著。鬱林本地農業、經濟生長的同時,也形成一個很較著的惡果,夏天雨季,河水暴漲,排水卻不通暢,極易構成內澇。鬱林州城幾近年年被水浸泡,最多時城內積水能達到1米多深。定川埠與州城的環境差未幾,每當被水淹了,這些在二樓的鐵釘便能拴住舢板等劃子,供屋主出入。
船隊逆流而上,白日行船早晨歇息。進入博白縣境,這裡已屬於廣西梧州府的建製。
兵士在南流江上飛行了一個月,劃槳拉縴非常辛苦,遠征軍臨時以定川埠為營地休整。浩繁的民居倒是省去了安營的費事,兵士直接住進了空屋子裡。民居的好處是鐵鍋充沛,各部不消再輪番用飯,乃至有前提遍及開上小灶。
陳邦傅坐守桂南,既不派兵援助湖廣,也不派兵支撐江西,醉心於搜刮官方財產養軍,毫無進取之心。他向馬吉翔援引雲南沐氏例,以國公世守廣西。馬吉翔冇這膽量,給了封居守廣西的聖旨,陳邦傅就敢私行把聖旨塗改了,將居字改成世字,惹來公憤。
鬱林地廣而平,水迂迴而不深。鬱林五屬,州城下轄興業縣、北流縣、陸川縣、博由縣。自南宋起,鬱林便生長成廣西首要的商貿都會,商賈會聚之地,食鹽轉運中間。明朝大修陸路,鬱林州城北接北流縣,西接興業縣進而聯通南寧府貴縣,成為桂南的十字路口。
陸軍所謂的參謀觀光,最首要的事情之一便是調查行軍線路上橋梁的載重才氣,首要門路的坡度、轉彎半徑等數據,詳細記錄。
黃鶴鳴是督師衙門直屬,廣州南海人,他在廣西販馬起家,與廣西諸多軍將和土司有著很深的來往。此次黃鶴鳴與遠征軍同業,再次赴各地土司采辦馬匹。
港埠鎮位於南流江與支流定川江交彙的河口,又稱為定川埠。鬱林州城在定川埠鎮上遊20餘千米。守序下了船,放眼望去,定川埠鎮與鬱林州城之間是一片金燦燦的水稻田。現在恰是收割時節,農田裡四周是繁忙的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