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北宋遼金風雲人物大觀 - 富弼
翻页 夜间

富弼[第1頁/共6頁]

元豐六年(1083年)八月,富弼在洛陽病逝,享年80歲。死前給神宗上書,說他擺佈多小人,非國度之福。又陳時政之失,封押後交給他的兒子紹庭,還期許神宗以時勢見問。司馬光、範純仁去弔喪,紹庭把這事對他們說了,他們都以為那是遺表,叫紹庭頓時送給神宗。神宗讀後非常哀思,輟朝三日,內出祭文致奠,贈太尉,諡文忠。元祐(1086年~1094年)初,配享神宗廟庭。哲宗禦製碑首“顯忠尚德”,命學士蘇軾撰文雕刻。紹聖(1094~1098年)年間,章惇在朝,說富弼曾反對變法,獲咎神宗,罷去配享資格,靖康(1126年~1127年)初年才規複古典。富弼有奏議12卷、劄子16卷等,著作今存《富鄭公詩集》1卷。

宋神宗即位後,剋意進取,很想通過變法,達到富國強兵目標,以竄改耐久構成的積貧積弱局麵。熙寧元年(1068年),富弼徙判汝州(今河南臨汝)。詔入覲,因他是三朝元老,神宗許肩輿至殿門,令其子扶掖進見,毋拜,坐語。神宗感覺富弼老成練達,久經政務,就向他就教致國強大的體例。富弼說:“人主好惡,不成令人窺測,可測,則奸人得以附會。當如天之監人,善惡皆所自取,然後誅賞隨之,則功罪無不得實在。”神宗又以邊事相問,富弼說:“陛下臨禦未久,當佈德行惠,願二十年口不言兵。”神宗聽後非常絕望。在一片保守的政治氛圍中,神宗碰到了王安石,並把改革重擔依托於他。熙寧二年(1069年),神宗任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端變法。也就在這年仲春,富弼再次拜相。王安石剋意變法,神宗對他很信賴,唐介身後,同列中冇有人敢與王安石對抗。曾公亮多次告老求退,富弼稱病不問政事,趙抃才氣不濟,碰到事情隻會叫苦。以是當時人們說,現在朝中的五個宰相是“生、老、病、死、苦”,指的是王安石生,曾公亮老,富弼病,唐介死,趙抃苦。麵對王安石變法,富弼以為不能違背祖製,群情與王安石多反麵;又見神宗重用王安石,曉得本身不成與之爭,因而稱病求退,上章幾十次才被準予。他上疏神宗,說現在情麵未安,新近進用的多小人,很多處所地動,有水水災,國度很需求安寧。神宗問他去了以後,誰可代替他。他保舉文彥博,神宗沉默很久,反問道:“王安石何如?”富弼一樣沉默不語。十月,富弼出判亳州(今安徽亳縣)。青苗法頒行後,遭到元老重臣韓琦、文彥博等人死力反對,富弼也以為如許的法律推行,必將會形成“財聚於上,人散於下”的局麵,他在亳州拒不履行。提舉官趙濟上奏彈劾富弼抗旨不遵,侍禦史鄧綰更是要求予以嚴辦,成果富弼被貶,以仆射出判汝州。王安石以為處罰太輕,“止奪使相,何由沮奸?”神宗未同意。富弼上奏神宗說:“新法,臣所不曉,不成以治郡。願歸洛養疾。”仁宗同意了,以韓國公致仕。富弼雖退居洛陽,與文彥博、司馬光等十三人構造“洛陽耆英會”,每日在本身府第置酒賦詩相樂,但仍體貼朝政,每遇國度大事,必暢所欲言,如“郭逵討安南,乞詔逵擇利進退,以全王師;契丹爭河東地界,言其不成許;星文有變,乞開廣言路;又請速改新法,以解倒懸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