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第1頁/共3頁]
山舍初成病乍輕,杖藜巾褐稱閒情。爐開小火深回暖,溝引新流幾曲聲。暫約彭涓安朽質,終期宗遠問無生。誰能役役塵中累,貪合魚龍構強名。
李煜在藝術方麵,具有很高的成績。他能書善畫,對其書法:陶穀《清異錄》曾雲:“後主善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鬆霜竹,謂之‘金錯刀’。作大字不事筆,卷帛書之,皆能快意,世謂‘撮襟書’。”。對其的畫,宋朝郭若虛的《圖書見聞誌》曰:“江南後主李煜,才識清贍,書畫兼精。嘗觀所畫林石、飛鳥,遠過常流,高出不測。”。惜無書畫傳世於後。
李煜詞擺脫了《花間集》的浮靡,他的詞不假雕飾,說話明快,形象活潑,脾氣光鮮,用情竭誠,亡國後作更是題材廣漠,含義深沉,超越晚唐五代的詞,成為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後代尊稱他為“詞聖”。李煜的詞,擔當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動了一大步。其首要成績表示在:擴大了詞的表樹模疇。在李煜之前,詞以豔情為主,內容陋劣,即便寄寓一點度量,也多數用比興伎倆,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訴出身家國之感,情真語摯。以是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詞,常常通過詳細可感的本性形象來反應實際餬口中具有普通意義的某種境地。"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顧月明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自是人發展恨水長東"、"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等名句,深切而活潑地寫出了人生悲歡聚散之情,引發後代很多讀者的共鳴。說話天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示力。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聽;不模糊其詞,卻又情味雋永;構成既清爽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性。在氣勢上有首創性。《花間集》和南唐詞,普通以委宛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多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來歲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承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42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顧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高低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後主前期詞作氣勢瑰麗柔靡,還不脫“花間”風俗。國亡後在“日夕隻以眼淚洗麵”的囚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儘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麵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恰是“國度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前期詞作,苦楚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宕”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調和,更是空前絕後的了。後主本有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六首,此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彆人所作,能夠肯定者僅三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