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北宋遼金風雲人物大觀 - 邵雍
翻页 夜间

邵雍[第1頁/共4頁]

《宋史》本傳說他少年期間就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困難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今後又遊曆四方,“逾河、汾,涉淮、漢,周流齊、魯、宋、鄭之墟”。萍蹤遍及大河高低、淮漢之濱,這使他有機遇增加經曆,熟諳社會。邵雍不久回到共城,據其子邵伯溫說,是因為祖母太思念他,乃至到了神情恍忽的境地。邵雍為孝事母親,今後不再出遠門。因為家道艱钜,邵雍“躬自爨以自養”。父親遷家城西北蘇門山,邵雍築室在百源之上讀書。當時,權共城縣令李之才很正視邵雍,向他傳授儒家經籍。邵雍也更加刻勵,傳聞是三年不設榻,日夜端坐以思;把一部《周易》謄寫下來,貼在四壁上,每日朗讀。傳聞汾州有位任先生精於《易》,便前去請教。李之才為河陽司戶曹,邵雍跟從前去,住在州學中,餬口相稱貧苦,節流飲食用度買燈油。都城來的官員被他這類刻苦精力所打動,賞以紙筆。邵雍師事李之才,對他此後的學術生長有很大的影響,他由李之才處受《河圖》、《洛書》及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圖象。這個學術淵源可上溯到陳摶。陳摶傳《圖》、《書》給種放,種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李之才傳邵雍。邵雍探賾索隱,妙悟神契,多所得意,融儒道為一爐,在北宋的理學中,創建象數之學。他的貫穿宇宙天然、人類汗青社會的觀點,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學術體係。南宋的朱熹說:邵子“腹裡有這個學,能包含宇宙,終始古今,如何不做得大”。

刻苦厲學

邵雍的著作流存下來的有《皇極經世》和《伊川擊壤集》。《皇極經世》一書計 12 卷,統稱《觀物篇》,此中又分觀物內篇、觀物外篇。朱熹說:“康節之學,其骨髓在《皇極經世》”。他的兒子邵伯溫解釋這部書名,說至大謂之“皇”,至中謂之“極”,至正謂之“經”,至變謂之“世”(見王植《皇極經世全書解》卷 6)。對此書的內容,邵伯溫作了申明:窮日月星鬥飛走動植之數,以儘六合萬物之理;述天子王霸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陰陽之消長,古今之治亂,較然可見矣。故書謂之《皇極經世》,篇謂之《觀物》焉。 又說:其所著《皇極經世》書,以元會運世之數推之,千歲之日可坐致也。以太極其堂奧,乾坤為流派,包含“六經”,陰陽剛柔行乎其間,動靜盈虛相為盛衰,皇王帝伯相為治亂,其肯為 訓解之學也哉。邵雍這部書體係地反應了他的宇宙觀、哲學觀、汗青觀、社會竄改觀。 1、天賦易學和邵雍的哲學觀。邵雍以《易》學為根底,建立起本身的宇宙觀與哲學觀。邵雍以乾坤坎離為四正卦,以為這類圖式是伏羲所畫,即所謂的天賦圖;並由此歸納出各種圖式,以申明宇宙、天人、古今的聯絡與竄改。邵氏的卦圖冇有完整傳下來,南宋朱熹將天賦圖歸結為四種,即:伏羲八卦挨次圖、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六十四卦挨次圖及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邵雍用圖式申明宇宙、天下的本原是太極、是道。他說:“生六合之始者,太極也。”而“道”為太極。以是“道為六合之本,六合為萬物之本”。由太極而兩儀、陰陽、動靜的變動,因而化生出萬物。邵雍說: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靜者也。一動一靜交,而六合之道儘之矣。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一陰一陽交,而天之用儘之矣。靜之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一剛一柔之交,而地之用儘之矣。動之大者,謂之太陽,動之小者,謂之少陽;靜之大者,謂之太陰,靜之小者,謂之少陰。太陽為日,太陰為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體儘之矣。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道儘之矣。由太極而構成天下萬事萬物。天之日月星鬥生出寒暑日夜,寒暑日夜竄改成萬物情性形體;地之水火土石生出雨風露雷,雨風露雷化育出走飛草木,進而生出動植物。“走飛草木交而動植之應儘之矣”。人也產生了,但人靈於 萬物,啟事是人的形體兼有動、植物的長處,又有動植物作為餬口質料,由此進一步形成了機體、機能上的不同。“謂其目能收萬物之色,耳能收萬物之聲,鼻能收萬物之氣,口能收萬物之味。聲色氣味者,萬人之用也;目耳口鼻者,萬人之用也。體無定用,惟變是用;用無定體,惟化是體。體用交而人物之道因而乎備矣”。 但太極在邵氏那邊又是“心”,“心為太極”,在《漁樵問答》中他明白地說:“六合生於太極,太極就是吾心。”這便能夠看出他的宇宙觀、哲學觀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