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1頁/共1頁]

《本草綱目》解讀:糯米性味甘、溫,入脾、胃、肺經,有補中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本草綱目》言其“暖脾胃,止虛寒瀉痢,縮小便,收自汗,發痘瘡”,很合用於食慾不振、便溏久泄的人。不過需求重視的是,《本草綱目》言糯米“糯性黏滯難化,小兒、病人最忌之”,以是脾胃衰弱者不宜多食。

質料:大米、白沙糖各適當。

服從:《本草綱目》說粟米性味甘、鹹、涼,入脾、胃、腎經,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之功。《本草綱目》言其“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特彆是病人和產婦,此粥能補虛療損。

4.山藥粥

製法:將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淨水適當,煮為稀粥服食,每日1~2劑。喜好甜食的人,可加白糖適當同煮服食。不過切忌過甜,不然傷腎。

質料:粟米、大米。

製法:將紅薯洗淨,連皮切為薄片,加水與大米同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第五篇第十四章第2節 五穀雜糧粥實在是最養人的

製法:將糯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淨水適當,煮為稀粥服食。

因為紅薯粥含糖分較多,糖尿病人不宜。

《本草綱目》解讀:大米性味甘、平,入脾、胃經,有補中益氣之功。以大米煮粥服食,當米爛時取其上麵的濃米湯飲之,對脾胃虧虛、消化服從虧弱者尤其適合。

製法:將山藥去皮,洗淨,切為薄片,搗為泥糊,放鍋中煮沸後,下小麥麵調勻,再放入蔥、薑及紅糖等,煮成粥糊服食,每日1劑。

2.粟米粥

3.糯米粥

很多本草都能夠用來做粥,但此中最養人的還是五穀雜糧粥。每天遲早喝一碗如許的粥,最養元氣。特彆是老年人和大病初癒的人,脾胃比較衰弱,用這些粥攝生極其適合。

《本草綱目》解讀:山藥性味甘、平,入脾、肺、腎經,有補益脾胃、益肺補腎之功。《本草綱目》言其“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外相”。山藥補而不滯,不熱不燥,能補脾氣而益胃陰,是培補脾胃而性子平和的藥物。小麥麵有養心除煩、健脾益腎、除熱止渴之功,合用於婦人臟燥、脾虛泄瀉、煩熱消渴等。《本草綱目》言其“生食利大腸”。

1.大米粥

《本草綱目》解讀:紅薯性味甘、平,入脾、胃、大腸經,有補益脾胃、生津止渴、通利大便之功。煮粥服食,有健脾胃、益中氣的結果。

質料:山藥、麥麪粉,或用乾山藥磨粉,蔥、薑適當,紅糖少量。

質料:新奇紅薯,大米。

製法:將粟米、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淨水適當,煮為稀粥服食。

5.紅薯粥

質料: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