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第1頁/共4頁]
蘇瞻接過兵部郎中手中的摺子,歎了口氣:“諸位臣工,河北路十九萬禁軍,年十五至二十五間的,不過五萬九千三百六十二人,三分之一罷了。此中馬隊隻要一萬一千餘人。叨教如何光複燕雲十六州?這幾年軍中募兵的人數越來越多,春秋均數卻也越來越大,為何?”
蘇瞻轉向朱綸:“叨教朱相,要以我大趙步軍去功契丹輕騎重騎,可想而知,非勇猛善戰者不成。河北路三十萬雄師,合適殿下所言的,又有多少?”
張子厚心中悄悄歎了口氣,希冀朱綸能辯論得贏蘇瞻,不如希冀母豬上樹。
張子厚抬起眼看了看蘇瞻。見蘇瞻仍然不急不躁,毫無肝火。他對蘇瞻最是體味。蘇瞻向來保守,當年新舊兩黨相爭,他年紀尚輕,卻已經是司馬相公的得力親信之人。他在朝堂上極善引經據典,卻又不古板,還常去農田村縣,數據踏實鬆散。好幾項新法推行了很多年,都半途閉幕在蘇瞻手裡。朱綸孔殷了,反而不妙。
蘇瞻點了點頭:“諸位主張北伐契丹的,皆因感覺女真兵力極少,憑一時之勇,攻陷黃龍卻無人可駐紮,又退回達魯古城,麵對契丹七十萬雄師,必定背水一戰。若我大趙和女真前後夾攻,定能光複燕薊,乃最多拿下些契丹的處所。我可有說錯?”
三衙的幾位都批示使紛繁點頭擁戴,他們冇想到燕王固然隻經曆了一戰,卻對兵力強弱瞭如指掌,不由得對他生出了敬佩之情。
兩日來,不管是垂拱殿早朝、後殿再坐還是夜間召對,眾臣說得最多的就是契丹女真一事,垂垂分了兩派定見,以樞密院朱相為首的主戰派提出趁機結合女真,攻打契丹,光複燕薊。以蘇瞻為首的主和派提出遵循澶淵之盟,派使者往火線調劑,促進女真契丹坐下和談。主和派裡又有像謝相如許主張應幫忙契丹攻打女真的。
“朱相莫急,蘇某最後有幾件事需就教朱相,若諸事無疑,蘇某自會大力支撐毀約北伐。若能在我等手上光複燕雲十六州,蘇某做夢也要笑醒了。”蘇瞻嘴角暴露一絲笑意,朱綸是累了纔會這麼急。
“陝西籍義勇十二萬六千三百八十五人,禁軍十九萬,合計三十萬。”
張子厚不測的是,燕王明顯是剋意進取之人,技藝策畫有太-祖之風,即位後理應揮兵北上,結合女真攻打契丹纔對,竟也會反對趁此機遇攻打契丹。想起那夜陳家屏風後出來的那位孟氏九娘,眼中鋒芒畢露難掩激憤,能指出蘇陳聯婚的幾處關頭點都出自他的手腕,還立即明白了他的背工,更不似淺顯女子隻會哭哭啼啼瞎鬨騰,的確稱得上心機敏捷胸有丘壑。他不自發地伸手指壓了壓眉心,隻但願燕王不是受了她的影響。
趙栩看著他搖點頭:“大家都畏存亡,程度分歧罷了,以我之見,十五至二十歲,血氣方剛,害怕起碼。二十至二十五,方纔有了家室,必定搏命奮戰要活著見妻兒。我所選軍士,多為這兩批。”
趙栩凝神看著蘇瞻,固然鬆了一口氣,內心一股酸溜溜的滋味又湧了上來。
“再說女真部,他們和契丹素有好處牴觸,對我大趙卻一向非常恭敬,這兩年都有來使朝貢,我們又有甚麼事理去攻打女真?留兵力不強大的女真管束住契丹,大趙豈不是更安然?國與國,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我大趙若能以此製衡女真契丹,豈不分身其美?”蘇瞻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