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崇禎:重征天下 - 1569章 議罷三餉

1569章 議罷三餉[第1頁/共2頁]

一兩為十錢,一錢為非常,一分為十厘,按公價一兩銀子折千文銅錢算,一畝地纔派九文銅錢。就算畝產一石,一石米價一兩來算,加派之餉的稅率連百分之一都不到,怎能算多?之以是有人嫌多,隻是因為疇昔老是巧用各種項目,少納了該納的田賦,使得“正供”太少罷了!

倒是《京華時報》持續撰文指出,皇太極之死並不即是滿清滅亡,韃子仍有很強的氣力。而朝廷財務本就入不敷出,此時罷三餉,恐對邊事大為倒黴,號令縉紳階層不要在這個時候隻為麵前之利,迫使朝廷罷除三餉。

“臣遼東巡撫高第十萬孔殷奏報:崇禎元年四月初九夜,建奴賊酋皇上不急寺人急因病暴斃於瀋陽。 當日建奴內鬨,大酋莽古爾泰德格類皆死,餘眾立皇上不急寺人急第十一子博穆博果爾為新賊酋,尚為繈褓孺子;僭號‘同治’,濟爾哈朗多爾袞豪格等賊輔之。近聞建奴厲兵秣馬,料不日將有大動,不成不防!”

奏章一上,立時激起軒然大波。這些官員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戶部等管錢的衙門卻頓時提出狠惡反對。來由一樣是明擺著的:現在朝廷四周用兵,財務本來就捉襟見肘,至今另有千萬兩以上的缺口,端賴暫借大明銀行的存款國債,以及奏請動用內帑銀才氣竭力保持。如果再罷三餉,一下子又多出幾百萬兩的虧空。如此大的洞穴,豈是奏章上輕飄飄幾句話就能補上的?

對這些地主富紳來講,田賦是越少越好,能不交就不交,如果有能夠的話,朝廷倒找給他們銀子纔好呢!至於朝廷收不上來田賦,導致財務嚴峻,他們才懶得管。歸正這天下都是皇上家的,皇上自會想體例,隻要不讓他們的小家受喪失就行。

內閣對此一樣爭議不小。戶部尚書畢自嚴果斷反對罷三餉,除了財務虧空的來由以外,他還提出:都說三餉承擔沉重,可當真算的話,實在並不算多。就以最多的遼餉為例,遼餉每年五百萬兩的數額是不小,乃至比一年的田賦都多,但那是全百姓田七百餘萬頃一共纔派這麼多,均勻到一畝還不到九厘銀子。

但隻要徐光啟支撐他的主張,而東林係和溫周係的閣臣則分歧同意罷餉。這兩派一貫相互唱反調,此次如何就達成分歧了呢?實在也很簡樸,他們都是地主富商的代言人,乃至本身就是大地主。固然他們是官不消納糧,但他們的親族還是要納糧的。

是以得知皇太極死了,朝野言論無不沸騰。非論天南海北,淺顯百姓皆馳驅相告,乃至另有人拿出平時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買酒買肉,呼朋聚友大吃一頓,以此道賀韃子頭頭“吹燈拔蠟”。酒酣耳熱之際,無不對皇太極之死大喊痛快,用他們的話說,這是韃子作歹太多,遭了天譴!

直到瀋陽之變半個月今後,遼東巡撫高第的這封急奏遞到內閣,皇太極的死訊這才明白於天下,朝野為之震驚。與幾年前努爾哈赤之死分歧的是,努爾哈赤固然也比年與大明作戰,但總還是範圍於遼東;皇太極卻在客歲親率八旗雄師入關踐踏京畿,乃至圍攻京師,不管是官紳商賈還是布衣百姓,無不深切感遭到韃籽實實在在的威脅。

這下閣臣們大為不滿。因為疇昔朱由檢也偶有把奏摺留中的時候,但內閣票擬卻從未留中過,要麼批紅,要麼采納。而留中就是不置可否,把你晾起來,這讓滿腔熱忱一心籌辦戰役的東林係官員情何故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