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章 議罷三餉[第2頁/共2頁]
對這些地主富紳來講,田賦是越少越好,能不交就不交,如果有能夠的話,朝廷倒找給他們銀子纔好呢!至於朝廷收不上來田賦,導致財務嚴峻,他們才懶得管。歸正這天下都是皇上家的,皇上自會想體例,隻要不讓他們的小家受喪失就行。
孰料票擬送進養心殿好幾天,卻一點動靜也冇有。到了該上朝的日子,天子乾脆傳下口諭:因為偶感風寒,罷朝一日,各官有事儘管遞奏摺。也有一些彆的票擬獲得了批紅,唯獨冇有罷三餉這條。換句話說,票擬是被“留中”了。
官紳階層亦以此為藉口大肆飲宴,席間談起此事時,也早忘了客歲清兵來時他們的狼狽相,個個麵露不屑之色,說些“自古胡人無百年之國運,此等蠻夷外族有何可駭,我等該如何便還如何,理他何為”之類的話。
但隻要徐光啟支撐他的主張,而東林係和溫周係的閣臣則分歧同意罷餉。這兩派一貫相互唱反調,此次如何就達成分歧了呢?實在也很簡樸,他們都是地主富商的代言人,乃至本身就是大地主。固然他們是官不消納糧,但他們的親族還是要納糧的。
是以得知皇太極死了,朝野言論無不沸騰。非論天南海北,淺顯百姓皆馳驅相告,乃至另有人拿出平時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買酒買肉,呼朋聚友大吃一頓,以此道賀韃子頭頭“吹燈拔蠟”。酒酣耳熱之際,無不對皇太極之死大喊痛快,用他們的話說,這是韃子作歹太多,遭了天譴!
結不科科獨後恨戰陽我由月 內閣對此一樣爭議不小。戶部尚書畢自嚴果斷反對罷三餉,除了財務虧空的來由以外,他還提出:都說三餉承擔沉重,可當真算的話,實在並不算多。就以最多的遼餉為例,遼餉每年五百萬兩的數額是不小,乃至比一年的田賦都多,但那是全百姓田七百餘萬頃一共纔派這麼多,均勻到一畝還不到九厘銀子。
奏章一上,立時激起軒然大波。這些官員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戶部等管錢的衙門卻頓時提出狠惡反對。來由一樣是明擺著的:現在朝廷四周用兵,財務本來就捉襟見肘,至今另有千萬兩以上的缺口,端賴暫借大明銀行的存款國債,以及奏請動用內帑銀才氣竭力保持。如果再罷三餉,一下子又多出幾百萬兩的虧空。如此大的洞穴,豈是奏章上輕飄飄幾句話就能補上的?
內閣對此一樣爭議不小。戶部尚書畢自嚴果斷反對罷三餉,除了財務虧空的來由以外,他還提出:都說三餉承擔沉重,可當真算的話,實在並不算多。就以最多的遼餉為例,遼餉每年五百萬兩的數額是不小,乃至比一年的田賦都多,但那是全百姓田七百餘萬頃一共纔派這麼多,均勻到一畝還不到九厘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