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武俠仙俠 - 大道修行者 - 淺談《道德經》中修行之法

淺談《道德經》中修行之法[第1頁/共2頁]

偶然又會想起,都不要管他,統統純任天然。

以上很多是我友所述,各位自辨。

一是“守靜篤,致虛極”,“守靜”到頂點天然就能達到“虛極”。

最後說一下效驗,據我友所述,特彆是第三法,當進入無我狀況,麵前先是星星點點靈光,終究能成片穩定,此時,可悄悄企圖念吸入印堂後泥丸宮,再進一步,可沿中脈起落,最後,一身透明,此時,可企圖識調用靈光,所謂透視一些神通均為此光應用,如修符籙,以靈光畫符,傳聞效驗立生。

如要收功,做一些叩齒浴麵之類按摩行動,可參照一些功法收功。

呼氣時有三種體例,一是腹中之氣撥出時,意念目光跟從,直到撥出體外;二是呼氣時不消問它,隨他去;第三法分歧上述二法,最為神妙,我友所修。呼氣時目光意念跟從,呼氣意念終究止於印堂內部,此法最妙,也是最傷害,對意念要求高,意念要極輕,重則易於出偏。三種體例可任選一種。

在平常餬口中如何“抱一;用一”呢?佛經內裡叫“舍識用根”,不消陽性認識,用賦性。道言元神,當代說法是潛認識以基層次。這個不太好瞭解,舉個例子:開車的人,碰到告急環境,猛踩刹車,將車刹住了。你問他如何刹住的?他不曉得。因為他冇有思慮,冇用陽性認識,也就是“無”。但這個無中,又有“有”,因為他有刹車的行動,這個“有”又分歧於我們平時所說的有,佛經內裡叫“真有”、“妙有”。以是佛經上說:無便是有,有便是無。這個就是“抱一;用一”,人們平常叫“下認識行動”。人們常常在平常餬口中,偶然就進入這類狀況。比如人在忙的時候,忙的飯也顧不上吃,水也顧不上喝,覺也顧不上睡,一忙一天、乃至幾天,他感到很快,一天彷彿一會就疇昔了,這叫“忘我”。固然不吃、不喝、不睡,但冇有饑、渴、困的感受。比及把事情做完了,他一下想起來了:本來我一天、幾天冇吃喝睡了。這一想來事了,又餓、又渴、又困,吃喝點東西,倒頭便睡,一睡幾天,好了,歇息過來了。

以下是功法:

以上均為有為法,是為了入有為,跟著練習停止,能夠健忘了目光意念跟從,乃至忘了呼吸,千萬不要管他,忘記最好,也不能強求忘記,如果你能忘記,纔是真正進入有為當中。

先說一下,證道之法。《品德經》中修行實證之法很多,比較較著有二種。

《品德經》是中國當代道家修行之本,報告大道之理。但是很多人讀經多遍,仍然不知如何動手。品德經中法門是為有為之法,是損法,“損之又損,乃至於有為”,是一種不著一絲塵慮的修行之法,其法至簡。

二是抱1、守中是證道的工夫,也就是守一之法。《品德經》中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覺得天下正”即此。

上麵說一下意念,此法意念開端很多人太重,煉功之時,用一句話:身似行雲流水,意如浩月清風。身似行雲流水,說的是身材放鬆,意如浩月,是說意念天然照看,周身清澈不昏沉,而不說如太陽,因為太陽太強。清風更是形象,意念必然要輕,如清風拂過,特彆是第三法,意念重,很易出偏,不得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