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2頁/共4頁]
“宮門之前,不得鼓譟。”
為何旁人不提,偏姓胡的拿來挑釁是非、大動口舌,還是在殿試之日,宮門之前?
殿試之日,禦駕親臨奉天殿,並欽點十四名讀卷官審讀策論,為朝廷取才。
少數貢士神采丕變,雙手模糊顫栗。多數尚能平靜,隻是額頭模糊冒汗。
這不是那日見到的藍籌股?
“充足了。”
弘治十八年農曆三月庚子,殿試日。
群臣收回目光,人都坐下了,還能再叫起來不成?
候在宮門前,世人早偶然扳談。
貢院特地遣人通報,除筆墨和表白身份的腰牌外,他物一概不準帶入宮門,饅頭點心一樣不可。如有被查獲,結果可大可小。大到不能插手殿試,也隻能自認不利。
“無恥之輩,用心多麼奸毒!”
倉促用過半個熱餅,一盞溫茶,提起腰牌和筆墨便要排闥下樓。
看著笑眯眯的中官,冇錯?
欺軟怕硬,蠅營狗苟,奸邪小人!
目送顧卿走遠,楊瓚俄然笑了。被胡貢士激起的悶氣一掃而空,表情頃刻明朗。
十四個老帥哥排排站,楊貢士委實過了一把眼癮。
“略知一二。”
“剋日裡都城傳言,楊明經可曾聽聞?”
來人的口氣特彆峻厲,無人敢等閒視之。
考慮兩秒,楊瓚並未直接答言,而是含混應過,不肯多談。
不待回神,已有殿前衛士行出,查驗正身,將人“請”出宮門。
殿試前先來一場上馬威,實是少有。然有天子表示,劉健等人隻能依言行事。
一身藍色儒衫,頭戴四方安定巾,細眉長目,高鼻闊口,倒也合適時下審美。隻是麵帶調侃,陰陽怪氣,如何看如何讓人不舒暢。
除了金吾衛遠去的腳步聲,唯有風過衣襬的颯颯聲。
此番殿試,弘治帝欽點的讀卷官皆為親信之臣,也是今後留給太子班底。
宮門之前就見美人,好兆頭!
楊瓚輕笑,半點不見被衝犯的煩惱。
胡想誇姣,卻非常長久,世人很快回到實際。
點名結束,殿中捧出賢人畫像,殿試讀卷官在前,率眾祭奠賢人。
開初,敕書的內容平平無奇,多是鼓勵之言,世人未覺非常。開端卻直落驚雷,點出兩名貢士,當即黜落。
龍椅之上,弘治帝得中官稟報,道:“朕有些看不清,寧老伴去安排。”
巴掌大餅子,四郎竟隻用了半個,如何能頂事?
新科明經們被看得頭皮發麻,腳底顫抖。
在場都是胸懷韜略、能說善道之人,楊瓚樂得杜口旁觀,非需求毫不插言。
思及楊瓚的春秋和今科名次,很多人得出結論,必是姓胡的嫉賢妒能,動了歪心機,企圖在殿試前擾亂楊瓚,讓後者心機不定,在殿試中出醜!
腹有詩書氣自華。
轉過甚細心打量,終究恍然,此人姓胡,在春闈中排名靠後,同他也冇多少寒暄,難怪看著麵熟。
未猜想,他想大事化小,對方卻不肯等閒罷休。
流言的“配角”是謝丕,不敢同謝丕說話,卻來找楊瓚的費事,又算如何回事?
殿試需得一日,也不曉得宮裡給不給炊事。臨到晌午,萬一餓瞭如何辦?
藉著拂曉前的亮光,楊瓚打量說話之人。
此時天已大亮,帶路的還是小黃門,方向卻不是謹身殿,而是天子上朝的奉天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