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帝師2 -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第1頁/共4頁]

世人正在撰寫策論,全神灌輸之下,少有動筷。

保舉不要緊,正巧擊中了天子的軟肋。

給天子提定見?

謝丕乃謝大學士之子,早有才名,殿試後欽點三甲,已是板上釘釘。因都城流言之故,哪怕為讓謝大學士放心,天子也會親口為他正名。

小冰河期是老天決定,人力冇法變動。

殿試天然冇有提早交卷一說。

一個謝丕,一個楊瓚。

薄薄的兩張肉餅,一小碗米飯,一碗清湯。

楊瓚起家施禮,視野掃過前排幾人,非常驚奇。

讀卷官都微微點頭,對謝遷投以戀慕眼神。

弘治帝聽聞,冇有過量表示,隻點了點頭。

不然,被金吾衛拖下去的兩個就是前車之鑒!

但這楊瓚……

此類尚能夠提上幾筆,淺言幾句。

以是,放心大膽的提吧!

“聘以良策,朕將慎取,采而行之。”

不下十數人生出中榜後要求外放的動機。哪怕是二甲,隻要不授庶吉人,也要請命外放。有族報酬官的貢士特彆如此。

未時正,中官再入殿,謹慎收起碗碟。

“朕今向子諸明經問策,需直述以對,毋贅述以誇大之詞、奉承之言,而不切合用。”

天子親身出題是殿試的端方,算不得希奇。

“複興難於創業,乃前人不刊之說。行百裡者半九十,末路之難也。”

終究,視野定在兩人身上。

寧瑾倒吸一口冷氣。

謝丕第一個書就全文,厥後是顧九如、董王已。第四個不是崔銑,而是閆璟。

論策論之才,楊瓚的確不如幾人。前幾排的明經都開端用飯,他才放下筆,轉了轉手腕。

中官退下,讀卷官也分開考場,一樣是薄餅米飯清湯,實難以設想,如許粗陋的炊事出自禦膳房。

常日裡的高談闊論,自幼懷揣的弘遠抱負都被拋在腦後。

皇宮大內公然不是善地!

世人滿頭霧水,眉心緊蹙。

多數貢士仍在苦思冥想,唯有謝丕、顧九如、崔銑等寥寥數人已放開紙張,落筆成文。觀其神情行動,應是早有腹案,可謂下筆如有神。

複試題目在前,敕書殺威在後,貢士們坐在奉天殿中,內心都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如有好的定見和建議,朕定然采取。

動機閃過,頓時如醍醐灌頂,精力為之一振。

貢士們重新提筆,或絞儘腦汁編削,或對勁謄抄。

幾人連續放下筆,用布巾擦了擦手,端起湯碗。

“自古帝王之治,其大不過道法仁善罷了。夫帝之聖莫過堯舜,王之聖莫過禹湯。朕自臨祚以來,夙夜兢兢,唯懼弗任。圖耀先祖,不敢稍有怠忽。於茲經年,仍未窮極致。子諸生明賢人之言,究於實務,必有定見。”

都城中再流言四起,也影響不到他半分。相反,質疑謝丕無異於質疑天子。持續瘋傳流言,是想和今上對著乾?

中官退後,屏息凝氣,這是好還是不好?

安坐在殿前,楊瓚目視火線,麵上冇有太多神采。

寧瑾長伴天子身側,對弘治帝的一舉一動都非常體味。見天子掃過殿前幾名貢士,眼神帶笑,不由跟著看去。

奏對之時,謝丕長身而立,不慌不忙。臚陳策論之議,更是言近旨遠,很有見地。

多數貢士開端落筆,唯有少數幾人仍舉棋不定。

見不到臉,再獵奇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