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1頁/共4頁]
比起佳文,嚼之有趣的策論倒是極好選出。
楊瓚的策論四平八穩,然引經據典,仍算言之有物,被閱卷官評為中上。兩份滿紙“荒唐言”的策論,直被視為不成一觀之物,評比結束既被棄在一旁。
“回司徒,此篇策論行文拙樸,初讀不會令人麵前一亮,細品之下,實是持之有故,言之有物。不為上上等,也可為中上。”
在謹身殿中見到楊瓚,馬文升便是心頭一動。複試後和韓文籌議,纔有了閱卷房中的一幕。
暖閣中的都是人精,曆經宦海沉浮,資格最小的也為官二十多年。見到弘治帝的態度,那裡另有不明白的?
可惜的是,胡想很飽滿,實際太骨感。
弘治帝拿起楊瓚的文章,較著在問,這篇策論是如何回事?
忍字頭上一把刀,此時現在,他必須忍!
本來,馬文升覺得會是謝丕。然觀天子之意,能夠性實在不大。
值房內排開數張大案,小黃門和內衛守在門口,天子欽命的閱卷官分桌而坐,互不扳談。貢士的策論由侍讀侍講授封,分於諸人。
年不及弱冠便有這份沉穩,早生幾十年,當可同楊大學士分庭抗禮。
“今上求賢若渴,如許的良才美玉,自不幸虧我等這裡藏匿。”
今科貢士中,不下三人是解元出身,且有顧九如、董王已、崔銑等文章極佳者,實難擇出誰為鳳首,隻能交由兩名主考決計。
猜春秋?
幾名閱卷官滿頭霧水,更是不解。
春闈貢士也冇這麼大春秋的。
實事求是的講,這兩名貢士並非冇有實才,不然也不會春闈中榜。隻是運氣太差,冇能體味考題的深意,覺得多說好話就能安然過關,待殿試麵君再一鳴驚人,大放光彩。
“如此良才,自當保舉。”
“四郎,閆家欺人太過!”
平淡者不取,過火者不取,自作聰明、嘩眾取寵者更不能取。
太子脾氣跳脫,玩心太重,跟在身邊的人難以規勸,詹事府也冇有能獨當一麵的人才,即便有,也不為太子所喜。
論理,文章寫得不錯,算是中上。但比起之前幾人,實是差了一個段數。就彷彿白麪包子和黑麪饅頭的對比,都能吃,味道卻實在不一樣。
扒開雲霧,疏離感不再。亦不再如霧裡看花,旁觀彆人的人生。
難堪的是,頭三名該選誰。
如此一來,閱卷官的壓力不成謂不大。
縱使許其麵君,有這兩份策論在,天子也會不喜。殿試後必打入三甲,排在最後。
取走貢士腰牌,打落殿試名額,實在不是件小事。舞弊倒罷,真相卻非如此。主考官和閱卷官不覺得意,兩名翰林卻不敢擔這份乾係。
不是說不好,而是比起之前幾篇,的確有些差異。
次日,弘治帝可貴上了早朝。
複試隻排名不放榜。
馬文升和韓文也不避人,風雅將幾份策論收起,喚來一名小黃門,將諸事安設安妥,當夜便歇在值房。
“好,好!”
“通篇恭維之言,浮泛有趣,冇有半分可取之處。”
每份考卷都需經多人評鑒,上等畫圈,劣等批叉,中等偏上為三角,偏下為對號。
見狀,韓文也笑了。
謝丕和顧九如的最為出彩,第三個被天子誇獎的卻不是董王已,而是閆璟。厥後,崔銑等人的策論均被一一評鑒,言辭深切者多得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