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夢駝鈴[第1頁/共2頁]
楊桓將駝隊安設在河邊凹地之處避風,命人紮好隨隊照顧的帳篷,便帶著孔隱洛蘭,和斯須不肯分開身邊的四名妙手,在牧人聚居處信步閒逛。
楊桓見阿隆身邊有人攙扶,身後還跟著幾個五大三粗的男人,認定阿隆必然是這裡的保長一類官員,笑吟吟道:“我等均為於闐販子,在波斯購得大量貨色,籌辦先去龜茲售賣一番,殘剩貨色再經於闐國轉往大唐贏利。因為路上錯過了宿頭,借貴寶地過上一夜,這點小意義不成敬意,隻是想從父故鄉中調換些食品淨水,不知父老可否行個便利?”
楊桓一麵說,一麵將銀幣塞進老者手中。老者見楊桓贈送儘是實足分量的波斯銀幣,這些錢能夠買到數十頭羊,歡暢得鬍子直翹,當場命人放翻了一隻羊,並些饢餅沙糖之類的吃食,和幾大皮口袋淨水,一齊送與楊桓。
與此同時,楊桓帶領一支具有三十多人的和近五十隻駱駝的駝隊,也悄悄從姑墨城後門溜了出去,在戈壁上繞了一個大圈子,遠遠跟從在朝覲步隊的前麵,朝著龜茲國的方向行去。
唐人嗜吃羊肉,以羊肉為貴,豬肉為賤。因為非機器期間的封建王朝遍及正視農耕,即便唐朝已經產生了本錢主義抽芽,對於農耕還是非常看重,是以耕牛從不答應官方隨便宰殺,牛肉很少能夠吃到。
西域之地亦有農耕,因為氣候啟事,很少有人養牛,也無人喜食豬肉,凡是肉食,全都是羊肉和駱駝肉。楊桓在後代吃慣了東北豬肉燉粉條,深知此中滋味。因為豬肉固然稍有腥氣,卻因其脂肪厚重,最是濃香。清朝大才子袁枚還曾專門寫了一篇讚美豬肉好吃的文章,喚作《難敵豬肉香》,可見豬肉滋味之美。
楊桓自打穿越到西域,整天除了羊肉就是駱駝肉,雖有宮廷良廚經心烹製,卻也吃得煩厭。現在聞見羊油膻味,不由皺起眉頭,順手拿起一張饢餅,塗抹些沙糖吃了起來。
這支駝隊裡,楊桓扮作西域販子,帶領一雙後代和一眾小商小販,自波斯販回多量做工精彩的地毯、綠鬆石、魚子醬、椰棗、水菸袋和駱駝骨頭磨製粘分解的工藝品,籌辦轉道龜茲和於闐,再去往大唐傾銷貨色。
唐初並冇有製糖技術,或是用糧食熬製成帶有焦糊味道的大塊糖,被稱作“粘糖”。或是將蜂蜜的結晶體搓碎,因其形狀近似沙礫,故而稱之為“沙糖”或“砂蜜”。阿隆老者贈送給楊桓的沙糖,便是蜂蜜的結晶顆粒,用以塗抹在羊肉上,蘸著鹽巴和胡椒粉末一起食用,味道更加鮮美。
龜茲同於闐互為犄角,兩座城池間隻相隔不到百裡的路程。傍晚時分,一前一後兩支步隊便走到了岔道口。朝覲的馬隊自行前去於闐國方向,楊桓則帶著駝隊行往東南邊向,在一片附屬於龜茲領地的綠洲之畔臨時歇息一晚。
自唐至西亞的絲綢之路上大小國度星羅棋佈,一起上鬍匪能人無數,是以商隊大多雇傭軍士,一旦在路上碰到大股商隊或是國與國之間來往的兵士儀仗,常常跟在前麵尋求庇護,也不是甚麼新奇事。以是楊桓處於安然方麵的考慮,還是逼著哈迪力草草籌辦財物和美人,一大早便去往於闐國朝覲,楊桓纔好跟在前麵,儘量減低被鬍匪伶仃盯上的風險。
第二天一大早,姑墨城中走出一列長長的馬隊,數十匹高昌大腕良駒背上,馱著裝滿了金銀珠寶的龐大褡褳,每匹頓時還騎乘著一個千嬌百媚的波斯美人,用輕紗遮住麵龐,不過隻是看身材便覺非常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