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紙壽千年[第2頁/共2頁]
“而對於我們所熟知的宣紙,從上世紀90年代開端,對於它的保藏和買賣就已慢慢啟動,並且閃現出持續升溫的態勢。不但清朝、民國年間的名宣賣出了較高代價,並且建國後乃至20世紀70至80年代的宣紙佳構代價也扶搖直上。”
“最後拍賣成果“素紙民國製50張”的成交價達3520元,“素箋紙,民國木版套色印製4冊”以15400元成交,“美濃紙,日本製2卷”以1100元易手!”
“魏晉期間造紙技術有了較大生長,東晉聞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用一種“蠶繭紙”寫的。因為《蘭亭序》本來真跡已被唐太宗殉葬於昭陵地下,現在我們冇法看到這類紙的什物,但古籍上說:“以綿繭形成,色自如綾,用以謄寫,發墨敬愛。”能夠想像,這必然是一種潔白如絲、堅固光亮的優良紙。”
“紙質保藏品一旦沾有油漬時,可用棉花球蘸些汽油或酒精,將其悄悄擦拭,便可撤除油漬。沾有蠟跡的紙質保藏品,可將其放在兩張吸水紙之間,用熨鬥在上麵熨一下,便可將蠟跡撤除。”
鼎新開放之初,日本人藉著我國處所官員和公眾熱忱驅逐外賓,毫無貿易保密腦筋的機遇,去涇縣“觀光考查”,官員和工廠賣力及技術職員伴隨觀光,每一道製作工藝詳細講授,從而日本人輕而易舉獲得了宣紙製造的全部流程,以及“紙藥”的配方。國寶流失,讓人扼腕感喟。(未完待續。)
老戴拿出謹慎翼翼拿出盒子,內裡有幾張宣紙道:“東漢紙的遺存很少,有些出土古紙又早已流失外洋。如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從敦煌盜走的文物中,就稀有封寫在麻紙上的殘信。”
“彆的1999年由中國宣紙個人公司出產的“紅星牌”建國50週年記念紙,當時售價為每刀980元,僅隔不到十年時候,目前其市場代價已超越了每刀3000元。”
老戴感慨道:“好多汗青上的名墨都已經失傳,剩下的隻要一點筆墨記錄,讓我們先人苦苦追隨其秘方不成得!”
吳天緣第一次傳聞宣紙現在竟然這麼貴,看來這弟子意大有可為。老戴笑著拿出幾張老紙,演示道:“現在有很多做假手腕,就連古紙也不能例外,比如紙質保藏品呈現黃斑後,就把一小勺精鹽溶解在加熱的牛奶裡,待牛奶涼後,把藏品完整浸泡在牛奶中1至2小時,然後取出,用軟布悄悄擦拭,再用淨水將其漂洗潔淨,晾乾後黃斑便已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