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驢行暢想曲 - 121 出世與入世說
翻页 夜间

121 出世與入世說[第1頁/共3頁]

南懷瑾的《宗鏡錄略講》裡解釋:出世和出世是佛法大乘的精力事理地點,要想出世,必須曾深切人間,透辟情麵油滑,洞悉人間理法,然後才氣談出世,修煉跳出人間困擾的出離心;出世,往小裡說是要締造奇蹟,往大裡說就要濟世救人。

在緬甸,佛法體係劃爲三界,共31層,如金字塔擺列,達到上一層境地的人數漸少,而頂尖為佛祖,其他都是佛祖的門生(pupil小門生),這也是隻供佛祖的事理地點吧。而在此多層次中,根基劃爲三界:牲口道、人道、神道。底層次為牲口道,如植物般自生自滅,或任人宰割,不幸的法界。中層次為人道,人類主宰“此生”卻為生老病死而彷徨、蒼茫,辛苦的法界。上層次為神道,離開苦海,了結存亡,安閒清閒,走向極樂,精力的法界。此三界,不上即下,此生為人已經是榮幸的了,以是人該往高層修行。

傳聞人有三世:宿世、此生、來世。此生最難過的是固執與妄圖這兩道關,比如人們常對疇昔的事情耿耿於懷,哪怕遍體鱗傷,或對本身的將來寄予太高的希冀,哪怕傾儘畢生,這老是令人不得安閒。人生是痛苦的,因為人有貪、嗔、癡、慢、疑的毒,以是人隻要斷了固執與妄圖,方可得安閒、平靜。小乘佛教講修來世,以是緬甸群眾根基都會做早課和晚禱,早課讓佛經開導和指導一天好表情和好作為。晚禱彙報小我一天的所思所為,好的積善,不好的要頓時懺悔。人們一心向佛,以是在緬甸向來冇有吵嘴、打鬥的環境……調和社會。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那首膾炙人丁,打動了幾代人的《送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而讓人記得。李叔同出身富商之家,他愛好遍及,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教誨、哲學等範疇,均成就不凡,就是如許一名才子,中年時卻決然棄絕塵凡,遁入佛門,停止苦行僧的修行餬口,發下弘願:“誓捐軀命,救度法界統統眾生。”從削髮到圓寂的24年中,他用心修行,精研律學,弘揚佛法,使失傳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答覆,而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為世人留下了無儘的精力財產。

台灣名流李敖到北京法源寺觀光,有記者問他:“出世和出世比擬較,你更喜好哪一個?”李敖冇正麵答覆,而是奇妙地說:“能出世才氣出世,反過來也一樣。”意義是一小我不能達到既能出世,又能出世,隻能說他是“活著”,並冇有達到出世的境地。

弘一法師出世,既不是厭世,不是迴避塵凡,更不是不問世事,如在抗戰期間,他就光鮮地提出“唸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唸佛”的主張。出世是為了達到“無我”,這個境地的人,才氣無停滯地做出世的奇蹟。冇有出世的真精力、至心性,就談出世的賢人奇蹟,輕易被人間人緣牽引出錯。弘一法師主張從出世,再出世,從看破塵凡,再入塵凡,顛末一次刻骨的昇華來達到返璞歸真,如許纔會“以出世之精力,做出世之奇蹟。”

如中國和尚常說:善哉,善哉!緬甸和尚常說:datu,datu(大投)。datu是善的意義,但我感覺可直接音譯為:大肚,大肚!即寬大、包涵,也很得當且申明應如何鼓勵人們去做人做事。如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人間好笑之人”,安閒、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