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民國之文豪崛起 - 427【工科】
翻页 夜间

427【工科】[第1頁/共2頁]

“那就要奉求汪會長了,到時多給我調配點電才行。”周赫煊舉杯說。

民國有很多愛國本錢家,盧作孚算一個,汪雲鬆也算一個。他不但構造派送鄧公、陳帥和聶帥等人赴法留學,當留門生被法國擯除時,汪雲鬆還寄去5萬銀元照顧餬口,不然新中國的幾位建國功臣就要提早返國了。

如此多的名流大師幫手物色,實際成果卻很糟糕。

傳授級彆的一個都冇有,隻要兩個講師情願到重慶大學講課。情願來的助教倒是挺多,足有七八個,都是那種冇機遇出國留學,又在海內找不到事情的工科生。

“乾!”周赫煊豪放地喝下。

汪雲鬆笑嗬嗬道:“好說,好說,你我都是同道中人嘛。周先生每年捐贈十多萬銀元幫助留學,老朽深感佩服。來,為了中國教誨奇蹟,滿飲此杯!”

泱泱中原,竟然連工科傳授都難找,周赫煊不由感受有些哀思。

民國的大學教誨非常畸形,理科生占門生總人數的90%以上,而理科、工科、農科門生寥寥無幾,連商科都冇啥人,隻要醫科略微強一些,但也好得很有限。

“哈哈,那就太感激了,”汪雲鬆笑著舉杯道,“老朽再敬周赫煊一杯!”

對比起南京百姓當局調用教誨款和庚款,劉湘這個處所軍閥還算是明白人,調用軍費創辦大學顯得難能寶貴。

有識之士年年號令實業救國、科學救國,而跟著民族產業的垂垂鼓起,當局和百姓終究開端正視理工專業。直至全麵抗戰發作前夕,非理科門生上升到門生總人數的30%,但此中醫科和商科占絕大多數,環境還是非常難堪。

而汗青上的重慶大學,很長一段時候內都冇有設置工科。

“學院製,”吳芳吉道,“我們臨時設了文學院和理學院兩種預科班,但科目還冇有細分,等本科部建立起來才終究決定科係。”

“是如許的,”呂子方解釋道,“重慶大學目前還冇有設本科課程,隻招收了三屆預科班,你感覺本科院係該咋個設置呢?”

聽這幾人一唱一和,周赫煊當即明白過來。本來找他參謀是假,托他聘請工科傳授是真,全特麼玩套路啊。

民國的大學很多設有理科,包含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等等,但工科卻比較貧乏。實在工科對扶植國度更有實際意義,比如采礦、機器、水利、修建等等,民國急需這些專業的人才。

不管如何,將來重慶大學的校史館裡,必定會多出一個叫周赫煊的副校長。

……

理工科,理工科,理科和工科實在是分開的。

彆說遠在本地四川,就連天津、北平、上海這些多數會,都很難找到優良的工科傳授。

周赫煊想了想,建議說:“工學院也應當有。”

周赫煊好笑地說:“如許吧,我明天就拍電報,問問蔡孑民、李石曾、吳稚暉幾位先生。他們在教誨界很馳名譽,應當能請來幾個工科教員。”

呂子方苦笑道:“有啥子體例?四川太偏了,馳名譽的傳授都不肯意來。”

劉湘則是眼睛一亮,周赫煊給他的欣喜太多了。現在隨便說出來三小我,就特麼是“國黨四老”的此中三位,這麵子實在夠大的啊!

周赫煊不但給蔡元培、李石曾和吳稚暉拍電報,還找了胡適、張伯苓、羅家倫等人,讓他們幫手保舉幾個,不必然要傳授級彆,淺顯的工科講師,乃至是助教都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