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難以解脫】[第1頁/共2頁]
周赫煊問道:“如何了?”
“或許吧,”費正清道,“我此次來上海,是要拜訪海關官員,查詢中國海關的詳細汗青質料。”
“如此多謝!”徐誌摩笑著持續拜讀。
李叔同寫的是一副行楷,說實話,周赫煊有些賞識不來,感覺還不如呂碧城寫的那副。這位大師削髮前取法魏碑,書法走的是剛猛雄俊的門路,但削髮當和尚今後,當即氣勢大變,而變又變得不完整。他的這副字,充滿了牴觸和壓抑,埋冇著一種糾結情感,彷彿還冇完整從塵凡擺脫。
徐誌摩苦笑:“有些困難。”
等兩個老外上樓,周赫煊纔給徐誌摩撥了個電話:“誌摩啊,你找我有事?”
“好,待會兒見!”徐誌摩當即掛了電話。
“好的,老爺,”仆人恭敬地說,“費先生,費太太,請跟我來。”
可惜中間隔著個陸小曼,徐家底子不肯讓陸小曼跨進家門,徐誌摩隻能挑選本身死撐。
周赫煊細心賞識著四副書法作品,很快費正清、費慰梅佳耦放好行李下樓,幾人聊起了中國近代汗青。
仁至義儘了。
徐誌摩有些難以開口,豎起一根指頭說:“一千元。”說著他又趕緊解釋,“明誠,你彆曲解,這筆錢不是交給小曼華侈的。她與人構成了一其中國女子書畫會,還要辦小我畫展,我實在有些週轉不開。”
常惺法師寫的是一副行書,特性是揮灑隨心、文靜超脫。觀其字,知其心,這就是個脾氣平和的山間隱士。但也出缺點,他的落筆和起筆都過分端方了,看似蕭灑隱逸,實則被甚麼條條框框所束縛,難以真正放下。
周赫煊點頭道:“是啊,好巧,你們這是從哪兒來的?”
徐家但是很有錢的,彆說一千塊大洋,就是一百萬也能籌來。
周赫煊看著徐誌摩那股歡樂勁兒,俄然感受不當:這傢夥該不會要信佛削髮吧?
汗青上,徐誌摩空難歸天後,徐老爺子固然討厭兒媳婦,卻一向按月付出陸小曼的餬口費。直到有一天,翁瑞午過夜在陸小曼家徹夜不走,徐老爺子才把陸小曼的餬口費斷掉。
周赫煊笑道:“那你能夠去拜訪太虛大師,我感覺你們應當聊得來。”
最讓周赫煊欣喜的,還是太虛大師那副墨寶,內容很簡樸:“南無阿彌佗佛――太虛。”
徐誌摩彷彿不想多談此事,順手翻開周赫煊帶返來的《自在史觀》。這一看不得了,竟然手不釋卷的讀了半個鐘頭,欣喜道:“此佛家典範也,道儘了人間統統至理!明誠,這本書能不能借我拿回家看?”
或許從專業的書法角度而言,太虛和尚的字比不上頂尖書法家,但實在寫得太有味道了。如果用一個四字成語來描述,那就是“氣定神閒”,如何看如何舒暢。
費正清對此很感興趣:“是佛教徒嗎?我對佛教一知半解,或許今後會寫關於佛教的論文。”
周赫煊放下電話筒,把隨身的皮箱子翻開,謹慎的取出四幅墨寶,彆離是太虛大師、常惺法師(南普陀寺現任方丈)、李叔同和呂碧城寫的書法。
剛到家,仆人就稟報導:“老爺,兩天前徐誌摩先生前來拜訪,說如果你返來了,就給他打個電話告訴一二。”
很有能夠,《自在史觀》講的是自在擺脫,而徐誌摩夾在父親與老婆之間難以擺脫,說不定腦筋一熱就要削髮當和尚。